ID: 2330289

17 声声慢 课件+教案 (4)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857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声声,课件,教案
    声声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阅读一般诗歌的能力,但抓表层容易,知本质难;知思路容易,明思想难;知局部容易,观全文难。这些高一学生有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并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能够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关心时代的发展,洋溢着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 3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龚月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活动2【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师: 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 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和闺愁; 今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多媒体显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品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1、点击网页“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 2、让生齐读课文,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品味语言,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 (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生展示网络资源图片) 2、教师点击网页有关诗歌意象部分,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关于酒: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关于“雁”:“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 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 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关于“黄花”: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关于“窗儿”: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关于“梧桐细雨”: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2、小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 生动化、具体化了,无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