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 1、从初中学过的李词入手,解读本词; 2、抓住“愁”这一词眼,通过分析如何抒发这种愁情和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女词人愁情的理解。 3、反复进行朗读,帮助对诗歌的理解。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词的含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并了解词人人生经历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懂得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赏析诗歌情感的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本词的节奏和韵味,感受词人用语精美、清新的艺术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诗歌情感,使学生体会女词人所感受到的国破、家亡、夫死、飘零之愁,加深对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达出的“愁”的理解。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词,感受李清照的别样愁情。 2、诵读本词,抓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赏析诗歌情感,学会并运用鉴赏词的方法。 4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词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近诗歌情感理解感悟。 4、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5课时安排 1课时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请大家看到PPT,画中女子乘着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禁使人想起一句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词出自于我们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李清照,一起来学习她晚年时的一首传世名篇《声声慢》。 活动2【讲授】二、读懂词人,知人论世 1、介绍作者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她从小能诗作词。18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两人情趣相投,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李清照一家被迫由北南迁避难,不久,赵明诚不幸染病身亡,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中晚年的她尝尽了国破家亡之悲、丧夫之痛、故乡之思、沦落之苦。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新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2、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师述:要读懂诗歌,就要先读懂词人。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之一。李清照出身名门,早年家庭幸福,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感情笃厚。然而好景不长,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一家被迫南渡。南渡是她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创作的分水岭。前期作品大多写其闺怨离愁,后期作品由于饱受国破家亡夫死沦落之苦而变得哀婉凄凉。一曲《声声慢》概括了她南渡之后的所有心境。 活动3【活动】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听读感知,整体把握。 点击播放音频,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节奏。 2、齐读诗歌,初步感受词人情感。3、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活动4【活动】四、研读诗歌,赏析情感 (一)齐读诗歌,寻找词眼。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声声慢》中李清照抒发了什么情感?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词的情感? 明确:词眼:愁。 (二)研读探究,体会情感 1、这首词写的是愁,虽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但情到浓处也可以有直接明确的表达。词中直接表现词人愁绪的句子有哪些? 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直接抒情 2、鉴赏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提问:词人起笔不凡,开篇就连用了七组叠词直抒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