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例名称 活动2 保护计算机安全 年级 三年级下册 章节 第八单元 课时安排 1课时 执教教师 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保护计算机安全》是小学三年级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内容涵盖计算机病毒、黑客、木马等安全威胁的认知,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模拟体验,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其危害;系统介绍安装防火墙、定期查杀病毒、使用正版软件等防护措施,并设置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掌握具体防护方法。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计算机安全意识,为其安全使用计算机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计算机操作充满兴趣,但信息科技知识储备有限,逻辑思维与抽象理解能力尚在发展阶段。他们对计算机病毒、黑客等概念较为陌生,难以理解复杂的技术原理。不过,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能力,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简单的操作任务和探究活动。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采用直观形象、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案例、动手操作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知道保护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方法,增强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教学难点:知道保护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方法,增强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与能力。 五、教学环境(软、硬件) 硬件:计算机、互联网; 软件:多媒体课件、相关多媒体素材、浏览器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出示四格漫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计算机病毒。 观察四格漫画,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计算机病毒。 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初步认识计算机病毒,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体验探索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活动,模拟体验计算机病毒程序。 活动准备: ①双击打开“资源管理器”,在“查看”菜单中勾选“文件扩展名”。 ②在桌面上新建一个文本文档,将文件名及文件扩展名修改为:test.bat。 ③右击鼠标,选择“编辑”命令,在打开的“编辑”窗口中输入指令:Start test.bat。 ④保存并关闭“编辑”窗口。 体验探索: 1.双击“test.bat”文件,看看会发生什么。 2.你能关掉这些窗口吗 你的计算机还能进行其他正常操作吗 (提示:按住“Ctrl+C”或“Alt+F4”可以让窗口不再弹出,再逐一关闭窗口即可。) 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操作,完成活动准备任务,打开新建的 “test.bat” 文件进行体验探索。 观察计算机出现的现象,尝试关闭窗口,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模拟体验计算机病毒程序,让学生亲身感受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使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任务一 认识计算机病毒 生活中,如果感染了病毒,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头晕等。 如果计算机感染了病毒,也会“生病”,这不但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计算机病毒其实就是人为编制的一种具有破坏能力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破坏性 隐蔽性 传染性 潜伏性 ...... 计算机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感染整个系统。它们还能通过U盘、网络等途径,传染其他的计算机系统。它们还具有隐蔽性,通常采用各种欺骗的方法隐藏在各种文件中,不易被察觉。有些计算机虽被感染,病毒却要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