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30553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课件+教案 (4)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429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之,于国,孟子,课件,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 2.通过朗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孟子的雄辩力量; 3.分析课文,积累“加、直、兵、检、岁”等常用实词的词义,熟悉“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境的用法,特殊句式“或······或······”、“直······耳,是······也”、“非······也······也”。 4.在熟读的基础上感受文章善用比喻、排比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背诵课文。 5.理解文中“仁政”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1、说教法: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①诵读教学法包括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多读多练,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课前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艰深,为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课题的环节。之所以布置预习的课题,是因为作业提纲是我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它的好处在于为学生提供解读课文的思路,明确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带着作业预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题去收集、筛选有关的资料,能够结合背景资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 2、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3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归纳掌握。 2.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及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据《史记·孟子列传》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魏等国。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重视民心向背,主张“民贵君轻”。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仁、义、礼、智。 活动2【讲授】社会背景 孟子,所处是“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由于诸侯长期对外征战,对内暴政,又造成了兵员严重缺乏,劳动力不足,是当时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活动3【讲授】整体感知 梁惠王对国家态度如何? 明确:尽心焉而已 梁惠王做了怎样的努力?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这样的结果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孟子用什么方式解答魏王的“民不加多”的疑惑呢? 明确: a.投其所好,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 b.比喻。王好战,请以战喻。 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