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15882

十一《 祝福》 课件(共15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5390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十一, 祝福,课件,15张,PPT,中职
  • cover
(课件网) 她是谁? 她生活在哪里? 她的最终命运是什么? 事件回溯 祥林嫂 遇见过哪些人? 经历过哪些事? 祥林嫂的婆婆 鲁四老爷 柳妈 “我” 四婶 祥林嫂的大伯 鲁镇众人 卫老婆子 祥林嫂的人生: 被人抢回,被迫改嫁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不愿二婚 逃 撞 捐 躲避被卖 抗争是祥林嫂自发的,但她缺乏明确的认识,且方式方法也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 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总结: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向封建迷信低头 法庭审判 谁要为祥林嫂的死负责? 从犯罪学的意义上来说,大家都不是凶手。然而,从精神实质上来说,又都是凶手。 在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驱使下,占统治地位的鲁四老爷等人,极力维护封建的思想统治;普通民众在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禁锢下,精神上也受到极大的毒害,往往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可以说,祥林嫂身边的每个人,几乎都不自觉地参与到迫害与虐杀祥林嫂的行动中来。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同时,祥林嫂本人也深受封建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她对再嫁以死抗争,内心一直有强烈的罪恶感,才会去捐门槛赎罪。 总之,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谁来拯救 谁有可能拯救祥林嫂? 讨论 小说主要讲述祥林嫂的故事,为什么还要设计“我”这个角色? 1.“我”是当时社会中相对进步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作为线索人物,串起和见证了祥林嫂的故事; 3.丰富了角色设置,“我”的言行和反思,拓宽了小说的批判性; 4.从进步者的角度审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从而强化故事的悲剧性,深化了主题。 写作背景 1926年,《彷徨》出版 《彷徨》 《在酒楼上》 《长明灯》 《孤独者》 《伤逝》 尾声 我们今天 为什么要阅读鲁迅? 自查、自省、自新的力量 如此后竟没有炬火 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彷徨》 《在酒楼上》 《长明灯》 《孤独者》 《伤逝》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