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0529

第1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237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
  • cover
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妇好在商朝武丁时代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八方、夷方、鬼方等方国的大作战,在其墓葬中出土了代表军权的大铜钺。据此可知商代 A.母系氏族色彩浓厚 B.宗法等级观念淡薄 C.华夏文明不断扩展 D.中央集权观念萌发 2.学者统计了从1644年到1911年间山东的107个县,在面临灾荒冲击时,各县农民暴动数与各县孔庙数(以孔庙的多寡来衡量当地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度)这两个数据。发现孔庙数量越多的县,其家族就越发达,受到灾荒的冲击时,家族成员间可互通有无,让族人更好地应对灾荒,而不必通过暴力方式获得生存资源。据此可知 A.儒家文化可高效配置资源,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儒家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C.儒家文化与宗法制密切关联 D.儒家文化为君主专制提供合理性依据 3.下列表示时间的方式中,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4.涵盖范围是以下哪些地区(  ) ①朝鲜半岛②日本③越南④吐蕃⑤南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 A.勤劳勇敢的精神 B.耕读情怀 C.艰苦奋斗的精神 D.家国情怀 6.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1918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一战暴露西方文明弊端引发反思 B.维新变法需借助传统文化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D.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7.新文化运动认为,人们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就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主要意图是 A.推翻儒学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宣扬科学精神 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8.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9.“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0.1015年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就出自《中庸》。1027年北宋仁宗赐给新进士的书就是《中庸》,1030年改为赐《大学》,此后两篇轮流赐给新进士。熙宁(1068—1078)中,《论语》《孟子》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各占一道试题。这些举措 A.强化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显著提升了“四书”的地位 C.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D.导致科举取士制度逐渐僵化 11.《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根据甲骨文研究结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享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的“占”,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享利贞”被阐释为“仁义礼信”四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儒家义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 C.借助于传统文化宣扬儒家思想 D.“贞”字内涵的演化受时代影响 12.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