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22199

2025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教材解读

日期:2025-09-2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5次 大小:422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新七,年级,道德,法治,下册
  • cover
2025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新修订《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已于2025年春季学期正式投人使用。作为初中教材集中讲授法治知识的部分,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统领整个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这一单元概括性地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典和刑法,阐明了法律体系和法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形成基本的法治观念,塑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课标依据: 本单元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依据,有主次、有侧重地落实了以下课标要求: (一)课程目标要求: 新课标“总目标”要求: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新课标“学段目标”要求: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二)课程内容要求: 新课标“法治教育”部分对应的具体内容要求: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对应的教学提示:以“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议题,选取有关合同、婚姻、继承等案例,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维护自身民事权利和尊重他人民事权利。 新课标“法治教育”部分对应的具体内容要求: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对应的教学提示:以“远离违法犯罪”为议题,以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了解校园暴力和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二、单元立意: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与道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新课标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本单元标题为“生活在法治社会”,重点落实对政治认同与法治观念的塑造,也涉及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中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有序参与校园生活能力的培养,对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 七年级是中学时期的起始阶段,也是青少年活动范围逐渐从校园扩展到社会的关键阶段。十二三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愿意主动观察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通过学习和运用法冲律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因为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他们既对外界充满好奇,又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法律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受网络信息、他人唆使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社会公德与社会参与的培养和教育,对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以“生活在法治社会"为主题,以“我与法治社会”为核心,设置了“法律为我们护航”“走近民法典”“远离违法犯罪”三个方面内容,运用青少年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其基本功能;通过讨论分析经典案例和重要法条,提升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参与民事活动、远离违法犯罪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法治观念;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由知人行的逻辑,让学生在采访、访谈等实践活动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从知到行、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