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11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 法不可违 自主学习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P94) 2、什么是违法行为 (P94) 3、违法行为通常分为几类 (P94) 4、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分(P94) 5、为什么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P95) 6、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P95) 7、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P95) 8、青少年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95) 浏览课本P93-9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法律的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总结归纳 2.什么是违法行为 (P94)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总结归纳 3.违法行为通常分为几类 (P94) 违法行为通常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如:欠钱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总结归纳 4.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分(P94) 不属于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1.该学生与车主是否违法? 2.该学生和车主属于同一类违法行为吗? 划伤车和车主乱停车都属于违法行为。 学生划伤车:涉及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车主乱停车:涉及行政违法行为 高某过马路时,突然被一只没拴绳的小狗咬伤小腿。随后,小狗的主人程某赶来将狗带走。高某要求程某赔偿医疗费,程某则认为小狗乱跑不是自己的责任。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程某作为饲养人,未尽到管理责任,应赔偿高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思考:此案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依据是什么? 案例一 民事违法行为 依据:违反《民法典》承担赔偿费用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何某和蔡某一时兴起、拿起石头砸坏了路边自动贩卖机的玻璃门。并窃取了贩卖机中的十余袋零食。随后,公安机关根据监控录像将二人抓获一人均被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三百元。 思考:此案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依据是什么? 案例二 行政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力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他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陈其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思考:此案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依据是什么? 案例三 刑事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占保护的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结归纳 5.为什么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P95) 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识拓展 类型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违法责任 实例 联系 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