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妈妈》第1课时《妈妈格桑拉》 【教材分析】 《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妈妈》第1课时唱歌课。《妈妈的格桑花》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为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A乐段为叙述部分,有四乐句,采用重复变化的手法在中低音区进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在母亲身边的安全感与幸福感。B乐段是合唱部分为抒情部分,同样是四乐句,旋律采用高八度大跳,把歌曲推向高潮,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将孩子对母亲的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歌曲最后一句,采用渐弱渐慢的方式结束演唱,展现出孩子与妈妈深情相拥的温馨画面。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用亲切、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背唱;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如旋律、节奏、装饰音等 。 (二)艺术表现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哼唱、分析、讨论、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妈妈的格桑花》,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母子深情,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懂得珍惜亲情,培养感恩意识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 (二)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中细腻的情感变化,把握好歌曲的演唱情绪;唱准歌曲中的八度大跳等音程,以及装饰音的处理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请欣赏图片(展现藏族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同学们,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一个美丽的民族———藏族。那里有广袤的草原、湛蓝的天空,还有一群热情善良的人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藏族,去感受他们独特的文化,看看藏族妈妈和孩子之间那份浓浓的爱 。” 在图片中,大家看到了藏族的哪些美景和生活场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有没有感受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藏族人民不仅有着美丽的家园,他们还会用动听的歌声来表达情感。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首藏族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里讲述了什么 。”播放《妈妈的格桑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和风格 。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听完歌曲后,教师再次提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有没有感受到歌曲中对妈妈深深的爱 ?”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母爱给了我们生命,母爱给了我们温暖,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它的名字叫《妈妈格桑拉》。(书写板书《妈妈格桑拉》)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感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