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23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57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课
  • cover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从课文延伸到祖国的航天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 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理解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同学们,“月亮”,一个神秘而又美好的名词 出卷网。古往今来,那一轮明月引起了多少人的遐想!关于它,别的不说,自古以来就有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同学们肯定知道不少吧!是啊,这个美丽的星球,没有一天不在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在月亮上留下人类的足迹,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啊。 教师出示:月亮上的足迹   这个题目,放在一百多年前来看,我们都会觉着 出卷网是一篇科幻作品,可是今天,我们知道,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为了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是人类共同的骄傲! 二、速读文本,整体感知 同学们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 1、字音 海域(yù) 可望而不可即(jí) 椭(tuǒ)圆 铁锹(qiāo) 2、解释下列词语: (1)畅谈:尽情地谈。 (2)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4)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5)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3、感知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4、文章记叙的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这件事,那它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时间顺序。 快速阅读文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找出该时间所对应的事件,按照表格的形式进行填写。 时 间 事 件 进 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飞船进入大气层 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 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5、文章是完整地叙述了整个登月的过程,但事件非常多而且琐碎,我们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先叫一名学生概括,在分析他的概括中指出应怎样概括文章内容。) 提问:概括内容时有些地方必须注意。当然要学会把握文章内容的要点,那大家说说文中哪些内容是不能省略的? (黑板板书) 概括时注意:必须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 出卷网7月21日成功到达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在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后,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6、我们说这次登月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揭示登月意义? “这一小步,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