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6959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泉映月》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501232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课件,教学设计,课堂,二泉映月,单元
    (课件网) 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一)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乐器吗? 二胡基本上都是木质的,整体由琴杆、琴筒、琴轴等基本部件构成。二胡的琴筒有圆形、六角形等多种形状,琴筒的一端蒙有蛇皮或蟒皮,另一端则设置雕花的音窗。 在乐队中,二胡作用很大,它既能独奏,也适合合奏。既能演奏风格细腻深沉、柔美抒情的乐曲,也能够演奏风格欢快活泼的乐曲,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胡独奏曲 《二泉映月》 二胡高音区声音明亮,低音区声音柔和,二胡的音色丰富多彩、富于表现力,擅长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性作品。 新知讲解 思考: 《二泉映月》中二泉指什么 作品背景 二泉原本指无锡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当地群众称为天下第二泉。乐曲名称为后人根据此景命名。《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代表作。 阿炳一生坎坷,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只能流落街头卖艺。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是他常去之处,他将对生活的悲苦感受、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融入音乐,创作出这首传世之作。此曲不仅是个人情感抒发,更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聆听歌曲 1.乐曲带来怎样的感受? 2.乐曲分为几部分?(播放音乐) 采用变奏曲式,由引子、主题和6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接下来我们分乐段学唱。 下面聆听引子部分 1.听听这段音乐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 2.节奏形态是前紧后松还是前松后紧? 3.力度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引子是一个音阶下行式的短小乐句,被称为“叹息音调”。 音乐材料只有五个音,虽然短小日在情感或风格上为整首乐曲奠定了基调。它采用下行旋律线、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以及由弱到强的力度,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苦闷与哀叹。“从头便是断肠声”,短小的音调是哀怨的叹息,随后埋藏在心中的忧伤和痛苦化作音乐奔泻而出。跟琴视唱“叹息音调”,体会下行旋律表达的悲伤情感。 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中。 下面聆听主题音乐 1.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 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曲进入第一段(3-22小节),这一段有两个主题部分,其中3-10小节为主题的第一部分(a),11-22小节为主题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比较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下面跟琴哼唱 聆听音乐,判断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共出现了几次? 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它经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同时也反映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苦难生涯中磨练出的倔强而刚毅的性格。下面我们聆听五次变奏,感受变奏后的音乐情绪变化 整体欣赏 同学们,今天去过苏州吗? 苏州有秀美的园林、悠悠的古运河,充满诗意。接下来,老师再播放一段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