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透过士林群像,品味人生百态 第05讲一《儒林外史》专题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落地落实。新课标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名著"专题探究"题型通过整本书阅读的真实情境,直接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迁移等高阶思维能力,成为落实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双减”背景下命题改革的内在要求。 语文素养的测评,通过一张试卷来实现,必然要求减少机械记忆试题的比例(占比不超15%),相应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的情境任务类题型,以此体现“测试即学习”的命题理念,引导语文教学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 因此综观2025年中考名著试题,“专题探究”考查成为热门。 翻阅2025年各地的中考名著试题时发现,“专题探究”“阅读探究”“探究任务”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题干中。例如——— 【2025天津中考】 成长的历程中,“师生情”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任岁月流逝,却历久弥新。某班开展了“经典中的师生情”阅读探究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22-23 题。 【2025湖南中考】 任务一:小组计划围绕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毛泽东同志的成长经历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参考《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从阅读方法的角度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5上海中考】 请写出在小申的探究过程中你得到启发与感悟。(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 【2025山东烟台中考】 请你完成“读名著明理想”主题阅读活动的探究任务。 这些中考真题的题干明确指向“探究”二字。“探究”无疑是整本书阅读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提升的核心概念,是提高整本书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有的中考名著题隐藏了“探究”这一高频词,但题干整体指向还是“探究类”。例如: 【2025安徽中考】 儿时的“我对父亲临时抽背《鉴略》和阿长买来《山海经》这两件事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对这两段经历的回顾,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教育怎样的思考?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命题人是让考生探究“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考”这一专题,并且给出了具体考查的事例。 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体现在新中考里,就是“专题探究”这一新考法。 专题一:透过“儒林”众生相 品味人生百态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儒林外史》这本小说描述了众多读书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和生活的追求。 1.结合《儒林外史》回目中的主要出场人物,分析其结构安排特点 序号 回目 主要出场人物 1 第一回 王冕、秦老 2 第二回———第四回 周进、范进、严贡生、汤知县 3 第五回———第六回 严监生、严贡生 4 第七回———第九回 范进、王惠、蘧公孙、娄府二公子 5 第十回———第十二回 鲁编修、蓬公孙、鲁小姐、杨执中 6 第十三回———第十四回 蓬公孙、马二 7 第十五回———第十六回 马二、匡超人 8 第十七回———第十八回 匡超人、潘三、匡二、胡三公子 9 第十九回———第二十回 匡超人、潘三、牛布衣 10 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 车浦、牛玉圃 11 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 车浦、、牛玉圃、鲍文卿 12 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 鲍文卿、鲍廷玺 13 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鲍廷玉、季苇萧、萧金钰 14 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 鲍廷玺、季苇萧、杜慎卿 15 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 鲍延玺、杜少卿、娄焕文 16 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 杜少卿、迟衡山、蘧公孙、马二 17 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 庄征君、虞博士、杜少卿 18 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 虞博士、杜少卿、郭孝子 19 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 萧云仙、沈琼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