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课堂同步练习 2024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基础积累 1. 《灯》的作者是_____,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 ;“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本文写于_____年2月,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 2. 本文是一篇_____(体裁),作者借“灯”这一事物,运用_____(表现手法),表达了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坚信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 二、字词 1. 给下列字注音 噩( ) 窒( ) 傍( ) 泅( ) 溺( ) 2. 解释词语 徘徊:_____ 回溯:_____ 三、选择题 1. 下列对《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既交代了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缘由,也暗示了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环境 B.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哈里希岛上姐姐为弟弟点的长夜孤灯和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这些故事中的灯光都象征着亲情和爱情 C. 文中多次提到“灯光是不会灭的”,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和希望的坚定信念,即使身处黑暗,也相信光明终会到来 D.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灯光的描写和联想,引发读者对光明、希望和人生的思考 2. 下列对文中灯光象征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灯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 B. 灯光象征着温暖和关爱,如风雪夜归时看到的灯光,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C. 灯光象征着勇气和力量,能鼓舞人们在困境中勇敢前行,不向黑暗势力屈服 D. 灯光只是生活中普通的照明工具,在文中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阅读《灯》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②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③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1. 选段第①段中“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 第②段中对黑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 第③段中“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灯》选段,回答问题 ①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②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③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