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377230
【大单元教学设计】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单元分析+课时教案+课时课件
日期:2025-11-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711583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单元
,
课时
,
教学设计
,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
分析
,
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能力 能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收集关于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轨道形状等)以及四季变化现象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内容。 学会设计并操作模拟实验来探究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例如,用地球仪模拟地球,手电筒模拟太阳,按照地球公转的特点调整地球仪的位置和姿态,观察不同位置时地球仪上某一地区接受光照的情况(光照强度、时间等),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在小组合作中,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资料收集、实验设计、操作、记录和分析等任务。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地球仪倾斜角度不合适、光照模拟不准确等,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科学思维能力 对收集到的地球公转资料和模拟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四季变化的规律(如温度、昼夜长短等变化),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基于地球公转的特点(地轴倾斜、公转轨道等)和模拟实验结果,推理出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获得太阳热量不同是导致四季变化的原因,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能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太阳照射等多个角度综合思考四季变化现象,将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系统思维,认识到自然现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三)科学素养 知道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了解其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一年)、轨道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等特点。 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即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同一地区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产生四季变化。 认识到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生长、人类生活等有重要影响,如植物在不同季节生长状态不同,人类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衣食住行等,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责任态度 在资料收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过程中,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如实记录信息和实验结果,不篡改数据,尊重科学事实,培养科学诚信。 激发对地球运动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积极思考问题,乐于在课后继续观察和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保持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认识到地球公转等自然规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明白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包括方向、周期、轨道形状以及地轴倾斜等关键信息。 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导致四季变化的直接原因,能解释不同季节温度、昼夜长短等变化与地球公转的联系。 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感受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照射情况的变化,加深对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理解地轴倾斜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如何导致同一地区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这一过程涉及抽象的空间概念和动态变化,学生较难直观想象和理解。 在模拟实验中,准确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地轴倾斜角度以及太阳的位置,确保实验现象能正确反映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对知识的误解。 能将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如为什么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等,培养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组四季风景图片(春天花开、夏天绿树、秋天落叶、冬天雪景),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声音)(2025-10-29)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三单元)(2025-10-29)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2025-10-29)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025-10-29)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梳理(第二单元)(2025-10-2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