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384027
2025-2026学年厦门一中《生物》初高中衔接课件:第七课 人类怎样抵抗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9-2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37161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课件
,
2025-2026
,
怎样
,
PPT
,
17张
,
传染病
(
课件网
) 人类怎样抵抗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情景导入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新冠疫情,这种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现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人类是否能战胜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本节聚焦 病毒的致病机理是怎样的? 人类怎样抵抗疾病?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如何预防? 1 2 3 一、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致病机理 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病毒传染病流行如此之快,对人类生存影响如此之大,它们是如何致病的呢? 1.病毒的结构和类型 以DNA为模板,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中合成和复制DNA,并指导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合成。 病毒RNA通过病毒复制酶合成RNA,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或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然后在宿主细胞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R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DNA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思考 思考:目前世界多国均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种。与DNA病毒相比,RNA病毒为什么更容易发生变异? RNA分子为单链结构,DNA分子为双螺旋的双链结构,因此RNA比DNA更容易发生碱基增添、替换和缺失。 2.病毒入侵细胞的过程 3.病毒感染及发病 刺突蛋白 病毒基因组 病毒脂质膜 细胞膜 ACE2蛋白 新冠病毒 二、机体的免疫过程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 新型冠状病毒表面蛋白与眼、口、鼻部位的黏膜细胞表面ACE2受体蛋白结合,进入机体内。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 刺突蛋白 病毒基因组 病毒脂质膜 细胞膜 ACE2蛋白 新冠病毒 吞噬细胞能够非特异识别、消灭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需要更多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参与,属于特异性免疫,对“异己”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它们的“作战方式”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第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控制传染源: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首先就是隔离,尽量减少外出、聚会等;若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此外,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警惕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切断传播途径:采取室内通风,并用消毒剂进行居室消毒;注意卫生、勤洗手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 谢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共28张PPT)(2025-09-26)
【核心素养目标】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课件(共24张PPT)(2025-09-26)
【核心素养目标】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1.2《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共31张PPT)(2025-09-26)
【核心素养目标】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细胞》课件(共29张PPT)(2025-09-26)
【核心素养目标】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2.1.1《植物所需的水和无机盐》课件(共24张PPT)(2025-09-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