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86703

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13310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空气,成分,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初中化学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1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分析空气的组成;(重点) 2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 给气球充气,气球鼓起来 炎炎夏日,风扇吹在脸上会感觉凉快 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课堂导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入空气,虽然看不见它,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想一想,如何“捕捉”到空气并证明它确实存在呢? 内容索引 合作探究 01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19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拉姆西发现了稀有气体氩,以后各种稀有气体陆续被发现。 空气成分的发现历程 知识视窗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拉瓦锡和他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原理: 在密闭容器里,用汞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汞,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液体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液体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实验结论: 知识视窗 体验活动 利用胶头滴管和水,体验“利用看得见的水,研究看不见的气体”的过程及原理。 挤压滴管的胶头部分,滴管中气体减少气压变小,松开手,水被吸入滴管中,且吸入的水的体积即是挤出的气体的体积。 观察与思考 1.实验装置及器材: 燃烧匙 止水夹 导气管 烧杯 水 集气瓶 红磷 2.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记号将集气瓶的水面上方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夹紧止水夹; 【思考】集气瓶中除少量水以外剩余部分是什么? 空气 ③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迅速插入集气瓶中,塞好胶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思考】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什么物质? 氧气 ④反应停止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松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思考】如何解释该现象?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①吸收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②冷却集气瓶。 ①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②防止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逸出集气瓶,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 为什么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交流与讨论 3. 若集气瓶内的水未上升至 处,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 ③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 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能反映出该气体都有哪些性质? 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交流与讨论 不能,因为蜡烛、木炭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造成压强差,水不会倒流进入集气瓶。且所有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的均不可以代替红磷。 5. 能否用蜡烛、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替代药品的条件: 只消耗氧气; 不产生其他气体 交流与讨论 气体成分 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比/%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氦、氖、氩等) 二氧化碳 其他(水蒸气和杂质) 78 21 0.94 0.03 0.03 一、空气有哪些成分 注意:1.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固定,受地区和天气的影响。如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水蒸气含量也会略大。2.二氧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