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片叶子》课时作业B 2025-2026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选择题(知识积累巩固) 1. 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发生在( ) A. 纽约格林威治村 B. 巴黎蒙马特高地 C. 伦敦贫民窟 D. 东京平民区 2. 下列情节按故事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琼珊病重,认为叶子掉光自己就会死去 ② 贝尔曼在雨夜画下最后一片叶子 ③ 苏艾向贝尔曼讲述琼珊的情况 ④ 琼珊看到叶子未掉,重燃生的希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3. 对苏艾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是琼珊的朋友,始终陪伴、照顾琼珊 B. 她善良乐观,努力想让琼珊振作起来 C. 她不理解琼珊的想法,对琼珊很不耐烦 D. 她是连接琼珊和贝尔曼的重要人物 4. 文中多次描写“风雨”,其作用不包括( ) A. 推动情节发展,为贝尔曼画叶的艰难做铺垫 B. 渲染悲凉气氛,衬托琼珊绝望的心情 C. 象征生命中的挫折与磨难 D. 表现天气的恶劣,与人物心情无关 5. 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疾病对人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B. 艺术家的生活总是充满艰辛 C. 平凡人之间的善意与牺牲能创造奇迹 D. 人应该顺应自然,接受生命的规律 二、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选自《最后一片叶子》) 医生走后,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音乐的调子,昂首阔步走进琼珊的房间。 “琼珊,”她说,“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小家伙。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那最后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 苏艾为什么“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又“吹着拉格泰姆音乐的调子”走进琼珊的房间? 2. 文段中“杰作”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贝尔曼“一生的杰作”? 3. “他画得太逼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暗处的灯》 老周的盲人按摩店在巷子深处,每天晚上十点才关门。巷子里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 有天晚上,老周收摊时,发现巷口多了一盏灯,挂在一棵老槐树上,亮堂堂的。他顺着灯光走,看见隔壁杂货店的阿明在收电线,原来灯是阿明接的。 “你这是做啥?”老周问。 “周师傅,您晚上回家不方便,这灯给您照着路。”阿明挠挠头,“我每天关店比您早,灯就一直亮到您收摊。” 老周心里一热,说:“费电呢。” “不费啥,”阿明笑了,“一盏灯而已。” 后来老周才知道,阿明家并不宽裕,为了这盏灯,每个月要多交不少电费。但那盏灯,一挂就是五年,直到老周搬离巷子。 1. 短文中的“灯”和《最后一片叶子》中的“最后一片叶子”,有什么相似的象征意义? 2. 阿明和贝尔曼都是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的行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 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平凡人的善意”,结合内容说说这种善意有怎样的力量。 B卷 一、选择题 1. A 2. B 3. C(苏艾非常理解并关心琼珊) 4. D(风雨与人物心情密切相关) 5. C 二、课内阅读理解 1. 苏艾哭是因为贝尔曼的去世让她悲痛;吹着调子走进房间,是为了掩饰悲伤,不让琼珊担心,希望琼珊能安心养病。 2. “杰作”指贝尔曼在墙上画的最后一片叶子。因为这不仅是他画得最逼真的作品,更凝聚了他的善良、牺牲精神和对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