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89841

二《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B (含答案)2025 2026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1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5,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
  • cover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B 2025 2026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种植时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像丢弃废物一样不管 B. 种植时要温柔,种完后要彻底放弃 C. 种植时需严格管理,种完后需完全放任 D. 种植时要顺应天性,种完后要减少干预 2. 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烦”字,体现了统治者的( ) A. 勤劳负责 B. 苛政扰民 C. 细致周到 D. 昏庸无能 3. 下列选项中,与“故不我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甚善。名我固当 B.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C.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 郭橐驼认为自己种树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技术高超,经验丰富 B. 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 C. 施肥充足,管理细致 D. 品种优良,土壤适宜 5. 文章结尾“传其事以为官戒”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 记录郭橐驼的事迹,供后人学习 B. 讽刺统治者的贪婪和残暴 C. 警示官员应顺应民心,避免扰民 D. 强调种树技术的重要性 二、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 郭橐驼如何将种树之道与为官之理联系起来?这种类比有何作用? 2. 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3.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结合全文分析。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田家》(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1. 《田家》与《种树郭橐驼传》在主题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 两首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3. 从郭橐驼的“养树术”和《田家》的描述中,你能看出唐代社会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解析:“若子”强调种植时的细心,“若弃”强调种完后减少干预,顺应自然。 2. B 解析:“烦其令”指频繁发布政令,体现统治者扰民。 3. D 解析:“故不我若也”与“句读之不知”均为宾语前置句。 4. B 解析:郭橐驼强调“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根本原因。 5. C 解析:作者希望以郭橐驼的故事警示官员,避免繁政扰民。 二、课内阅读理解 1. 郭橐驼通过对比种树与治民,指出统治者“好烦其令”如同“他植者”过度干预树木生长,导致百姓“病且怠”。这种类比将抽象的治民之道具象化,增强了说服力。 2. 具体表现: 频繁发布政令:“旦暮吏来而呼”“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干预百姓生活:“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作者意图:揭露统治者表面爱民实则扰民的本质,批判苛政。 3. 作用: 总结全文:将“养树”与“养人”联系起来,点明文章主旨。 升华主题:强调顺民之性的重要性,呼应前文“顺木之天”的核心观点。 三、课外阅读 1. 相似之处: 均反映唐代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压迫。 《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喻治民,批判烦令扰民;《田家》通过“官家已修仓”揭露赋税之重。 2. 手法: 《种树郭橐驼传》:寓言类比、对比。 《田家》:白描、对比(百姓辛劳与官家催税的对比)。 3. 社会问题: 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负担沉重。 官吏频繁扰民,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