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96070

第二单元 第7课《Panda 连续翻跟头》 教案【甘教版】信息科技 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536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单元,7课,Panda 连续翻跟头,教案,教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Panda 连续翻跟头》教学设计 课题 Panda 连续翻跟头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理解舞台坐标系概念及其作用,通过观察角色位置坐标变化,体会信息在程序控制中的重要性,并关注初始设定对效果的影响。计算思维:掌握运用循环结构简化重复动作(如翻跟头、移动),理解通过控制循环次数精确管理程序执行过程,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通过调试程序(增删积木、修改参数、尝试选项),探究积木组合效果,创造性地实现角色动态变化(移动并渐远)的动画效果。信息社会责任:在设计角色动画时,能考虑程序运行的完整性和呈现的合理性(如角色位置、谢幕),初步养成负责任的设计与呈现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舞台坐标系统,能通过坐标精确定位角色初始位置。掌握用"重复执行"积木实现连续动作(翻跟头),理解循环次数对动作完整性的影响。学会组合移动、缩放、等待积木,创造角色移动翻跟头并渐远的透视效果。 教学难点 将数学坐标系知识迁移到舞台,需建立空间位置感,明确循环次数与动作角度的数学关系,需抽象思维支撑。同步调试移动步数、坐标增量、大小变化值,维持动画流畅性,易顾此失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anda 只翻了一个跟头就停了,能多翻几个吗?那我们就要用到重复语句和控制Panda 停下的条件语句。播放视频《循环结构》。 观看视频 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循环程序结构。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编写 Panda 连续翻跟头程序打开保存的“Panda 翻跟头”文件,将“控制”积木类型下的积木拖放到代码区,让重复积木把绿旗积木下所有的积木都包进来。单击“绿旗”执行按钮,Panda开始翻跟头。单击“红点”停止按钮,Panda停止翻跟头。循环结构循环结构让电脑重复执行一段代码。 它把需要重复做的事情“打包”起来,这样就不用写很多遍相同的代码,省时省力。电脑特别擅长这种重复工作,所以循环是编程中很常用的结构。二、小知识舞台是角色活动的区域,宽480个单位,高360个单位。舞台最中心的点坐标为 (0,0)。X轴(水平方向):中心点向右为正方向(+),向左为负方向(-)。Y轴(垂直方向):中心点向上为正方向(+),向下为负方向(-)。在角色列表区选中角色后,其当前在舞台上的坐标会显示在角色信息区。当用鼠标在舞台上拖动角色移动时,角色信息区显示的坐标值会实时更新变化。三、编写 Panda 移动翻跟头程序编写Panda移动翻跟头并看起来离屏幕越来越远的程序,首先需要把角色移动到舞台左下角,并设定角色大小,然后在Panda翻跟头的过程中向右向上移动,并逐渐缩小角色。1、将“事件”积木类型下的积木拖放到代码区域。2、将“运动”积木类型下积木拖放到代码区,拼接到绿旗积木下,将x的值改为“-180”,y的值改为“-120”3、将“运动”积木类型下的积木拖放到代码区,拼接到前一个积木下。将“外观”积木类型下的 积木拖放到代码区拼接到前一个积木下。4、再将“等待1秒”“等待 4秒”重复执行7次”“移动 50 步”“将y坐标增加 20”“将大小增加 -5”六个积木添加拼接在“将大小设为 100”积木下面,注意修改数值。完成后如图所示。5、单击“绿旗”按钮运行程序。四、说一说1.想一想,步骤2为什么不把x的值改为“-240”,y的值改为“-180”,和同学一起讨论一下。我尝试了一些,那样一开始Panda就会从外面出来了,所以超出了屏幕范围!2. 去掉步骤3,再运行程序,观察Panda的变化,说一说这一步的作用。去掉步骤3后,Panda的起始位置和方向受到上一次程序运行的影响,所以这一步的作用是使得程序恢复到初始状态!3.说一说增加“将大小增加 -5”积木的效果随着Panda的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