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98266

【新课标】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小麻雀》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86294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一年级,大学,西南,素材,音视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我是好孩子 第一课时 《小麻雀》 课题 《小麻雀》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 “我是好孩子” 的第一课时,单元以 “我” 为中心,通过 “懂礼貌”“讲礼仪”“爱劳动” 等维度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小麻雀》作为单元开篇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懂礼貌的小麻雀形象,通过演唱、节奏训练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 “讲文明、懂礼貌” 的品德,为后续单元内容奠定情感与技能基础。作品分析:《小麻雀》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为民族五声 G 商调式,四三拍,一段体结构,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围绕 “2”“3”“5” 三音组展开,以四度大跳开篇,节奏活泼,歌词运用拟人手法,通过 “问声好”“敬个礼” 等礼貌用语,传递讲文明的主题。歌曲中包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结尾以主音延长三拍收束,突出完整性与童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一年级上册接触过简单的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演唱姿势,能通过律动感受节拍,但对 “2”“3”“5” 三音组及休止符的掌握尚不熟练。学生对音乐活动兴趣浓厚,能通过模仿、游戏参与学习,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借助具象化的教具和互动设计保持专注。以形象思维为主,擅长通过画面、动作理解音乐,对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如小麻雀)易产生共鸣,乐于在角色扮演中表达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小麻雀》,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感知四三拍的韵律和 “2”“3”“5” 三音组的音高特点。艺术表现目标: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休止符的停顿和长音的时值,掌握演唱技巧,结合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意实践目标:通过编创礼貌用语歌词、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活动,拓展音乐表现形式,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表达。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歌曲体验 “讲文明、懂礼貌” 的品德,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情绪。认识 “2”“3”“5” 三音组,唱准音高。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停顿)和长音(三拍时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 播放动画:小麻雀在魔法森林中向小动物打招呼,引出 “懂礼貌” 的主题。2. 提问:“小麻雀会对朋友说了哪些礼貌用语?”3. 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 “你好呀”“谢谢你” 等短语,加入拍手动作。 1. 观看动画,回答问题(如 “你好”“谢谢”)。2. 跟随教师用拍手节奏朗读礼貌用语,感知休止符处的停顿。 以动画情境激发兴趣,自然衔接歌曲主题。铺垫节奏训练,为歌曲学习打基础 二、新课教学 1. 初听歌曲,感受情绪播放《小麻雀》音频,提问:“歌曲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 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情绪。2. 再听歌曲,找礼貌用语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圈出歌词中的礼貌用语(如 “问声好”“谢谢你”)。 1. 聆听歌曲,回答 “开心的”。2. 用蹦跳、微笑等动作表现欢快情绪。3. 聆听并圈出 “问声好”“谢谢你”“对不起” 等短语。 初步感知歌曲情绪,建立音乐与情感的联系。理解歌词内涵,强化 “讲礼貌” 的主题。 1.发声练习:柯尔文手势学音高出示 “1”“2”“3”“5” 音符卡片,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模唱。 2.节奏游戏引导学生练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长音。 1. 跟随教师做柯尔文手势,模唱音符。2. 跟着老师一起进行节奏练习 建立音高概念,为演唱旋律打基础。熟悉乐曲基本节奏。 1.朗读歌词,加入动作出示歌词(分两段),带领学生用轻快语气朗读,读到 “喳喳叫”“蹦蹦跳” 时加重语气,加入蹦跳动作。2.跟唱旋律 播放伴奏,分句教唱:示范用 “lu” 模唱旋律,带领学生模唱。3.认识三音组, 教师弹旋律,到三音组时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