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98927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817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 cover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程:初中历史 教材: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章节: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围绕“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的繁荣发展展开。本课上承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下启新时代国家统一与发展的战略推进,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成功实践,认识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理解中央政府对港澳地区的治理方针和支持措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为后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对改革开放后的国家发展有一定认识,但对“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和历史背景理解尚浅。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但需借助具体事例和图片增强理解。本课重点在于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含义及其实践成果,难点在于理解“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要求学生能结合图片和史实描述回归过程,并认同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实践成果,使学生理解政治决策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认识制度创新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作用。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脉络与历史节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时序认知和国家统一进程的空间理解。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史事和图片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证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历史解释】通过对“一国两制”内涵与实践的探讨,使学生能够客观阐释国家统一政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历程与国家为实现统一所作的努力,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措施 难点:一国与两制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与高度自治的平衡、爱国者治港治澳原则 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一段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短视频片段,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朗读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历史的兴趣。 【展示材料】 (假设教材中有此图)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今天,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庄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现代史》人民教育-出卷网- 【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到这张照片和这段话,你们觉得当时的人们心情会是怎样的? 为什么香港被英国管了一百多年,现在却能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呢?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简洁有力的史料,帮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国两制”的构想与祖国统一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 探究新知 "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背景 【教师活动】 材料1: “自鸦片战争以来,香港、澳门相继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台湾则因内战原因与大陆分离。这些问题成为中华民族百年未解的历史难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问题: 为什么说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对国家统一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材料1和已学知识,列举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并分析其对国家统一造成的障碍。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明确三地问题的由来。指出这些问题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主权受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