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考 | 英语学科 人教统编版历史期末检测卷(一)(含答案解析)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会使用火及保存火种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 2.“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图片能反映山顶洞人生活状况的是( ) A.骨耜 B.玉器 C.陶器 D.骨针 3.当人类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 A.原始农业兴起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4.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炭化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稻谷、稻叶堆积层的发现可用于印证河姆渡人(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开始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5.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国家如此重视良渚遗址,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 ) A.出现了最早的阶级分化 B.产生了非常发达的手工业 C.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 D.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6.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编写的历史话剧梗概。据此判断,这部历史话剧的名称可能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早晨,人们来到田地里给新种下的粟浇水 第二幕:中午用刚制好的彩陶盛满饲料喂养猪、狗等家畜 第三幕:下午闲暇时刻,人们吹奏陶埙,用骨针制衣 A.山顶洞人的生活 B.半坡人的一天 C.生产工具的演变 D.原始农业的发展 7.陶寺遗址自发掘以来,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日常使用的工具如斧、刀,威望物品,装饰品,武器和生产石器的工具,而出土的日用工具占出土石制品一半。这表明了( ) A.磨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B.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 C.原始居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D.此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 8.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夏桀暴政 B.盘庚迁都 C.“国人暴动” D.周平王迁都 9.李红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如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国家的产生 B.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 C.商王盘庚修筑豪华宫殿,施酷刑导致商朝灭亡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称东周 10.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来源于历史,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争霸兼并 11.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属于“评价”的是( ) A.周武王率兵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献公之子 C.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战国时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12.《史记》中记载:“蜀守___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横线处应填的人物是( A.李冰 B.商鞅 C.韩非 D.大禹 13.《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它成书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4.《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因材施教 15.《秦律》规定,男子成年后要到官府进行登记,分家另立户口,并缴纳规定的户赋。如果隐瞒户口,逃避户赋,就成为“匿户”,要严加惩罚。此举是为了( ) A.强化君主权威 B.保障财政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富国强兵 16.《诗经》十五国风中,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