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10364

四《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13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中职,模块,基础,学年,2024-2025
  • cover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基础积累 1.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 ,号_____ ,她是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集为《_____》。 2. 李清照前期词作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因_____、_____ 、_____等原因,词作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 词中提到的“雁”,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_____的象征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字词注音 1. 戚( )戚 2. 乍( )暖 3. 还( )寒 4. 将息( ) 5. 怎敌( )他 6. 憔悴( )损 7. 堪( )摘 8. 怎生( )得黑 9. 梧桐( ) 10. 更( )兼 11. 点滴( ) 12. 这次第( ) 13. 了( )得 三、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 戚戚惨惨 B.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 C. 憔悴损堪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 梧桐细雨 D. 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 字了的 雁过也 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词与诗的界限,认为词在音律、情致与典雅方面有独特要求 。 B. 婉约词派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内容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 C. 除《声声慢(寻寻觅觅)》外,李清照的代表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 D. 苏轼、辛弃疾与李清照同属婉约词派,他们的词作各具特色 。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连用,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 B.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写天气忽冷忽热,难以调养身体,其实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烦躁不安 。 C.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南飞的大雁,词人感到伤心,因为这些大雁是过去在北方常见的,勾起了她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 D.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是说菊花盛开,自己却无心去采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 4.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 下列对词中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酒”在词中是借酒消愁的象征,然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明酒难以消除词人内心的愁苦 。 B. “黄花”象征着词人的憔悴和衰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既写出了菊花的枯萎,也暗示了词人的身心疲惫 。 C. “梧桐”和“细雨”是凄清、愁苦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词人的悲伤心情 。 D. “雁”象征着自由和快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看到大雁飞过,想到自己不如大雁自由,因而感到伤心 。 四、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回答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请简要分析开篇七组叠字的妙处。 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句中,“淡酒”有什么深刻含义? 3.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 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心境? 5. 结尾“怎一个愁字了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分析 。 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宋代;李清照;易安居士;婉约;漱玉词 2. 国破;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