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11971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夜雨寄北》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584614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课件网) 雨 寄 【唐】 李商隐 夜 北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3)赏析诗歌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释题 “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此。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夜雨寄内》,“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但从诗意来讲,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寄给他妻子的。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作者介绍 朦胧诗鼻祖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代表名篇《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组诗等。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他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李商隐少年得志,24岁登进士第,却长期陷入牛党、李党之争中,沉沦不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 作者生平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待他如亲子。李商隐二十五岁,上京应举,由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可以说,牛(僧孺)党重要人物令狐楚父子对他有知遇之恩。 中举后,他入泾原节度使李(德裕)党重要人物王茂元府为掌书记。茂元赏其才,以女妻之。这一事得罪了令狐家。此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为牛党所不喜。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表明心迹,他只是不理。李党也因此怀疑他。在两党的共同排挤下,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这首诗大体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前后。这一年李商隐继续在桂管观察使郑亚的幕府中担任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他从广西出发要回洛阳,途经巴蜀,在巴蜀停顿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 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诵读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诗情画境 赏 析 渲染了孤独寂寞的情感. 题目中“夜雨”除点明环境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诗中两次出现“期”字,把妻子(友人)盼归、诗人思归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出来,表达了诗人抑郁的心情. 诗中两次出现“期”字,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一问一答,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都在这看似平淡的语句中表现出来。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君问归期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