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23818

第24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课堂实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06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格式,教学设计,上册,七年级,语文,统编
  • cover
课堂实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穿井得一人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上,积累文言词汇,像 “穿”“溉汲” 等,理解古今异义;思维能力方面,梳理情节,把握信息误传逻辑;审美创造中,感受故事简洁之美;文化传承里,领略《吕氏春秋》智慧。 重难点 重难点是把握寓意,即不可轻信、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正式开启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家人养了一头特别健壮的牛。有一天,这家人的主人对邻居说:“我家这头牛啊,力气可大了,耕地的时候就跟有两个人帮忙似的。” 结果呢,这句话传来传去,到最后变成了这家人从地里挖出了两个人。大家听了是不是觉得很荒谬呀?怎么好好的一句话,传着传着就变得这么离谱了呢?其实啊,在古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寓言《穿井得一人》,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传言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板书课题:穿井得一人) 二、背景介绍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出处。《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同学们,有谁对《吕氏春秋》有所了解呢?可以大胆地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生:我知道《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持编写的。 师:非常棒,你了解得很准确。吕不韦,他可是战国末年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原本是个大商人,后来在秦国当上了相国。当时,他门下有三千门客。吕不韦就组织这些门客一起编写了《吕氏春秋》。这本书一共有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总共有一百六十篇。它融合了道家、儒家、法家等各家的学说,内容十分丰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则寓言,就蕴含着古人对生活现象的深刻思考。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走进这则有趣的寓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之后,想一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啦,同学们都读完了。谁先来试着说一说,这则寓言大概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学生回答) 生:这则寓言讲的是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一个人专门在外面打水。后来他们家打了一口井,丁氏就说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结果被人传成了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最后传到了宋君那里,宋君派人去问丁氏,才知道了真相。 师:你说得非常完整,把故事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了,给你点赞!那现在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这则寓言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学生思考、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指名小组代表回答) 生:我们小组觉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开头到 “吾穿井得一人”,讲的是丁氏家打井后告诉别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第二部分是从 “有闻而传之者” 到 “闻之于宋君”,讲的是这个消息被人误传,最后传到了宋君耳中;第三部分是从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到结尾,讲的是宋君派人向丁氏询问,丁氏说明了真相。 师:这个小组划分得很清晰,总结得也很准确。那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三个部分,深入地研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部分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部分的内容。(指名学生读) 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师:读得很流畅。那这部分内容里,有一些字词需要我们重点理解。比如 “溉汲”,谁知道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生:“溉汲” 就是打水浇田的意思,“溉” 是浇灌、灌溉,“汲” 是从井里取水。 师:完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