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25591

24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950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唐诗,三首,卖炭,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慧眼辨“直” 善心立“直” ———《卖炭翁》教学设计 课题: 《卖炭翁》 —慧眼辨“直” 善心立“直”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的第三首。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学情分析 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诵读并了解诗歌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于作品深入思考、分析与品味。 方法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聚光灯设置悬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投票功能表达自我观点、AI技术实现跨时空对话、写作题功能拍照上传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节课将追本溯源,从“直”字字形入手,带领学生从卖炭翁、宫使、读者、作者四个角度去探寻不同人眼中炭之“直”,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社会现实,感悟诗人直面现实、直书其事的社会担当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悲悯。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和表达: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思维发展和提升:领会卖炭翁人物形象,感悟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审美鉴赏和创造: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文化理解和传承: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并继承发扬诗人心忧天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卖炭翁人物形象,在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难点: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并继承诗人发扬心忧天下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录播室、ppt、师生平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一、 作业导入, 理解“直”意 1.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啊和一个人物息息相关。是谁呢?别着急,我来给你点提示。请看【教师关灯移动】生猜:卖炭翁。一个老翁一头牛,两个宫使一车炭,一场风雪一丈绫,一个故事一份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去一探究竟。 【作业讲评功能】 快速反馈,了解学情。 【作业展示功能】 多样化展现作业,对学生课前作业进行正面反馈,教师对优秀作业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聚光灯】 通过关灯聚焦,让学生通过关键信息猜测今天学习的人物卖炭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由“卖炭翁”这个人物入手,激发学生认识和感受的求知欲。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抢答功能】 竞争答题,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激发学生寻找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意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甲骨文的“直”,你会发现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解读“直”含义。 明确:标杆会随着不同的眼睛或者说不同的角度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标杆不同,炭的价值也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直”字的含义,从卖炭翁、宫使、读者、作者这些不同人眼中去探求炭之“直”。 二、 深入文本, 慧眼辨“直” 活动(一): 卖炭翁之眼看炭之“直” 请你阅读诗歌的第一段,总结这个卖家他是如何看待他所售的物品,也就是炭的价值呢? 明确:卖炭翁对自己的炭预估值不高,能蔽体果腹即可。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关键句,体会卖炭翁作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卖家卑微的心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做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