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26128

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584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下册,第六
  • cover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诗中有关色彩的词语,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悲悯情怀,理解白居易创作这则故事的用意。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的悲悯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诗中有关色彩的描写,以“色”读人,并进行对比分析。 2.感受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悲悯情怀,理解其“为时而作”、讽喻天子的创作宗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中唐时期,有一位和杜甫一样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也有人称他为“唐诗界的色彩大师”。 在他的诗中常常看到颜色词的运用(出示一句读一句) 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③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隐性颜色。注:八上所学,“乱花”和“浅草”虽没点明颜色,但能让读者联想到丰富的色彩,极具画面感,颜色巧妙地隐藏在其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叙事诗《卖炭翁》。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颜色,颜色的背后,又藏着什么秘密? 二、作者名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魔”。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是唐朝作品最多的诗人,存诗3800余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相传“老妪能解”。有《白氏长庆集》流传于后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背景介绍 历经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社会动乱、政治腐败,再也无法显现盛世光景。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担任左拾遗的白居易眼对积重难返的社会现实,心急如焚。他一边谏诤于朝堂,一边诉诸于诗文。此间,他把创作的50首乐府诗结成组诗,题名《新乐府》。 《卖炭翁》是《新乐府》中的一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显然,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反映“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介绍“宫市”: “宫市”制度,本指唐朝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四、诗歌诵读 (听课文录音,字词正音、划分朗读节奏,齐读课文)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五、理解诗意 (1)一读理解其意:借助注释,译文自行理解诗歌内容。 (2)二读讲其故事,选择卖炭翁或者宫使视角讲故事。 六、以“色”读人 这首《卖炭翁》,蕴含着大量的“色彩”描写。找出诗中描写颜色的字词,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 (一)、以“色”读人———卖炭翁 1.只从标题中,你能读出哪些颜色? 卖炭翁 煤炭:黑色———老翁:苍白 黑色的煤炭,显得沉重;白发的老翁,显得沧桑。标题就构成了颜色的对比,凸显了“卖炭翁”的形象。 2.找出诗中相关的色彩描写,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预设: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满面尘灰:蓬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