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和多样的风格。 2.感知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 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貌。 定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游记的线索)。 所见,即作者在游览中目睹的风貌(游记的主体)。 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游记的灵魂)。 特点: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 壶口瀑布 梁衡 壶 口 瀑 布 梁衡 欣赏一段视频,请大家看完后用四字词语,分享一下你觉得壶口瀑布有着怎样的魅力! 气势磅礴 震撼人心 雄伟壮观 1 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等,散文名篇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等。 推 搡( ) 霎( )时 驰骋( ) 漩( )涡 寒 噤( ) 汩( )汩 湿漉漉( ) 雾 霭( ) 出 轧( ) 迂( ) 回 潺 潺( ) 怒不可遏( ) 字词检测 sǎng xuán lù yū shà ɡǔ ǎi zhá chán è jìn chěnɡ 【寒噤】 【潺潺】 【汩汩】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震耳欲聋】 寒战。 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任务一:圈画朗读 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四字短语,品味凝练典雅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韵味和气势。 隐隐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雾罩乱石、震耳欲聋、 深不可测、千军万马、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拢成一束、 轰然而下、浑厚庄重、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 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 1.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在雨季和枯水季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及感受 朗读全文 2.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①):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②~⑤):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和感受。 第三部分(⑥):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不催、勇 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任务二:理清“所至” “所至”即基本行程,体现作者的游踪,它往往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立足点和视线的变化,或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如此组织材料,结构文章,是游记最典型的写法。 移步换景:跳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及“我”的游踪变化的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游踪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任务二:理清“所至” 移步换景:跳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及“我”的游踪变化的词句,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