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4174

【议题式教学】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教案)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10-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4191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法律与生活,必修,选择性,政治,高中
    (课件网) 法律 与 生活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三课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民法 诉讼法 以“民事权利与义务”为主题,探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民事法律制度。 着重阐述人身权中的身份权,与第一单元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教学体系。 阐述就业与创业中的法律制度,既承接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又与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相联系。 以“依法解决社会争议、妥善化解矛盾”为主题展开,是前三个单元的延伸和拓展。 劳动法 本册教材内容是围绕“民事权利与义务”展开的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熊孩子炸翻多辆豪车谁买单? 1.1认真对待 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政治认同:学习民法典的基本常识,能列举社会生活中体现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具体事例,体会民法的重要性,增强对法治国家建设的认同。 科学精神: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了解我国民法基本原则。 法治意识:自觉遵循民法基本原则,养成学民法用民法的好习惯。 公共参与: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依法参与法治生活。 总议题:从“熊孩子炸井” 中解读民事权利与义务 如何理解民事 法律关系? 01 如何解析民法 基本原则? 02 PART 01 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YOUR LOGO 议学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该事件牵涉了几方主体? (2)受损的车辆主要由谁赔偿?是放鞭炮的小孩吗? (3)如果只是车主和小孩家的赔偿纠纷,适用于民法吗? 议学情境一 2025年1月30日,四川内江市资中县一名男孩将鞭炮扔入化粪池,不慎引发化粪池沼气爆炸,四周车辆被炸翻。资中县委宣传部表示,现场多辆汽车受损,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经了解,此事件共涉及8辆受损车辆,分别在3家保险公司投保,根据保险公司的预估,涉及车辆受损金额总计约28.5万元。 小孩及其监护人、车主、市政或物业 议学提示 受损的车辆主要由小孩的监护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熊孩子“炸井”事件 第一百二十条、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和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包括该等车辆的损坏费用、维修费用、拖车费用等都应由该儿童的监护人予以全额赔偿。同时,若该男孩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从该男孩本人的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 是什么: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为什么: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2.民法调整的范围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判断以下情境是否适用于民法: 1.郭某拒绝缴纳交警罚款金额。 2.你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