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8053

【新课预习衔接】2.3.2海岸地貌(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107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一,教版,一册,必修,地理,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海岸地貌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如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②③之间有一个岩层不连续面。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④→③海进———→①海退 B.④→③海———→①海进 C.④→③海进———→①海进 D.④→③海———→①海退 2.与②→①时期海岸线变化一致的现象是(  ) A.全球气候变冷 B.海沟位置向大陆板块方向移动 C.部分岛屿消失 D.各地海拔高度上升 石老人是屹立青岛前海一线6000年的17米高的自然景观(图1)。2022年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2)读图回答3﹣4题。 3.石老人是海岸地貌景观中的(  ) A.海蚀平台 B.海滩 C.海蚀崖 D.海蚀柱 4.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自然原因是(  ) A.风化与侵蚀 B.海浪搬运 C.人为破坏 D.海浪堆积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图1)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图2),礁体Ⅰ﹣Ⅵ由老到新。完成下面小题。 5.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 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图一)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图二),礁体Ⅰ﹣Ⅵ由老到新。完成6﹣6题。 6.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 海水搬运、沉积 B.海底淤泥 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 流水搬运、沉积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如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7﹣7题。 7.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 A.浅海沉积—流水侵———地壳下沉—海水侵蚀 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重力崩塌 C.流水侵———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 D.流水侵———重力崩塌—海水侵———地壳抬升 如图为某地海岸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8﹣9题。 8.海岸地貌不包括(  ) A.海蚀柱 B.海蚀崖 C.沙滩 D.石林 9.图中石拱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海浪堆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如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11.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 C.呈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