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38871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泊秦淮》课堂实录(教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996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教案,实录,课堂,泊秦淮,单元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 教学目标 知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泊秦淮》,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句基本意思。 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体会诗歌营造的朦胧意境,学习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体会诗人对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批判,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关注社会、以史为鉴的意识 。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景中含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情感。 难点:深入领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体悟诗歌委婉含蓄的深层意蕴 。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诗人用他们的妙笔描绘出了无数令人神往的景色和发人深省的故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 ——— 秦淮河。大家听说过秦淮河吗?(学生自由回答,可能有的说在影视作品中听说过,有的说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等) 师:秦淮河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它流淌着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秦淮河两岸可是非常繁华的,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篇。大家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知道哪些与秦淮河有关的诗词或者故事呢?(请几位同学分享,若学生回答较少,教师可适当提示,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与秦淮河畔的乌衣巷有关) 师:看来大家对秦淮河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跟随晚唐诗人杜牧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夜泊秦淮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学习他的《泊秦淮》。(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介绍作者及背景 师:在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牧?(请同学回答,若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 师: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可是统治集团却依旧过着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泊秦淮》就是诗人夜泊秦淮,目睹了秦淮河畔的繁华与奢靡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相信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教师范读 师:现在,老师先来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诗歌的韵律。(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读出 “烟笼 / 寒水 / 月笼沙,夜泊 / 秦淮 / 近酒家。商女 / 不知 / 亡国恨,隔江 / 犹唱 / 后庭花” 的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倾听并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错误) 指名朗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完后进行评价) 生 1:我觉得刚才 XX 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感觉没有读出那种韵味。 生 2:我认为 XX 同学 “泊” 字的读音不太准确,应该读 “bó”,他读成了 “pō”。 师:同学们评价得很到位。“泊” 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音是 “bó”。我们在朗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和韵律,更要试着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读出诗歌的韵味。 全班齐读 (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比之前的朗读有了明显进步,节奏和韵律把握得更好) 三、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自主思考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己思考这首诗每一句的大概意思,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诗意,圈画疑难字词) 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互相讨论解决圈画出来的疑难问题。(小组内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