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 8.3 酸和碱反应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通过前面对酸、碱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这两类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本节课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对酸、碱性质的进一步认识。另外,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理解酸和碱各自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3.通过归纳总结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复分解反应。 4.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对中和反应的判断和应用。 2.认识复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 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用具: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溶液导电性检测装置、坐标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酒精等。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 胃舒平的说明书。 【提示】 注意药品的成分和功能。 【提问】 胃舒平中的哪种成分能缓解胃酸过多呢 【提问】 Al(OH)3为什么能治疗胃酸(盐酸)过多呢 阅读胃舒平的说明书,得知其中含有氢氧化铝。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回答】 氢氧化铝。 【猜想交流】 胃酸(盐酸)是酸,Al(OH)3是碱,酸和碱应该能发生反应。 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 从生活走进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一 认识中和反应 【活动1】 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引导】 我们把常见的酸———盐酸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它们能不能反应 【教师演示】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提出问题】 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为什么 【点拨评价】 实验方案: 方案1:在稀盐酸中加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紫色甚至是蓝色,红色、蓝色和紫色变化时视觉观察不够明显; 方案2:石蕊溶液的紫色和其遇到碱性溶液变为的蓝色,颜色上区分度不大,视觉效果不够明显; 方案3:稀盐酸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控制好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才有可能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现象; 方案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会观察到红色逐渐褪去直至完全消失,现象明显。 【演示实验】 取5 mL NaOH溶液于烧杯中,再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 【交流现象】 无任何变化。 【猜想】 ①没有反应; ②反应了但是没有明显现象。 【小组讨论与展示】 方案1:在稀盐酸中加入石蕊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方案3:在稀盐酸中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得出结论】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 (1)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 (3)何时停止滴加稀盐酸 【感悟】 可以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证明某些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了。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方案优选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讨论、分析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比得出较优方案。 使学生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在反思中成长。 【探究实验】 ①向烧杯中加入约10 mL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胶头滴管滴入2滴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并蘸取烧杯中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记录数据。 ③再次滴入2滴稀盐酸,重复上述操作,记录多次数据,并绘制溶液pH曲线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