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49138

4.3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580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学科,2024,九年级,上册
  • cover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4.3 化学方程式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具体化学反应,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的练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序性。 (3)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应具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重点】1.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 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3.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 5.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6.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规律总结 7.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元素守恒,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2)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想一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 [课程讲授] 一、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1.分析以上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①文字表达式: 优点:能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缺点:不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不能提现质量守恒定律。 ② 图形表达式: 优点:不仅能知道反应物、生成物,还能知道各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微观构成,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还方便国际交流。 缺点:绘图繁琐,不知道反应条件,不便于记录和表达。 ③化学表达式: 优点:不仅能知道反应物、生成物,还能知道各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微观构成,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方便国际交流;反应条件清晰,书写方便,便于记录和表达。 结论:第③种是最佳表示方法。 1.定义:像③这样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又叫做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 2.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信息: 3.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加热,用“↑”或“↓”注明生成物是 气体或是沉淀。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观察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是什么 2.在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3.你能求出在该反应中碳单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多少吗? 粒子数目之比1:1:1。 相对质量之比12:16×2:(12+16×2)。 物质的质量之比12:32:44。 质的方面: ①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点燃 量的方面: ②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总结 质的方面: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宏观)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微粒个数比。 量的方面: 读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