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 专题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孝亲敬老的美德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掌握一些表达孝亲敬老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2.学会搜集、整理与孝亲敬老相关的资料。 3.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孝亲敬老的实践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将孝亲敬老的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营造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并将优良家风传承、发扬下去。 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一种传统美德叫“孝”,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 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我们要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美德。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1. 搜集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了解其大意。小组讨论:在当今社会,这些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哪些值得我们效仿?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从中选出有较高价值的故事。 孔子的学生周仲由,字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孝敬父母。 刘恒,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后来的汉文帝。他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对他的母后很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后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的母后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后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后的床前。每次看到母后睡了,才趴在母后床边睡会儿。刘恒天天为母后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后喝。 西晋时期,有个孩子叫王祥,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父亲娶了继母朱氏之后,继母对王祥非常的刻薄,还屡屡在他父亲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他的坏话,因此父亲也不再疼爱王祥。有一年冬天,继母生病了,想吃新鲜鲤鱼。但当时河面都结冰了,根本没有鲤鱼。于是王祥跑到河边,脱去上衣,赤身躺在冰上,想靠体温暖热融化冰面,就可以捕捉到鱼了。果然没过多久,冰就化开了,从冰洞里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非常欣喜, 赶紧拿着鱼回家给继母熬汤喝了。 活动一:分享孝亲敬老故事 2. 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当今时代心怀感恩、孝亲敬老的典范人物,了解他们的孝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孝行楷模,可以通过访谈,深人了解他们故事中的动人细节,搜集第一手的鲜活素材。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活动二:理解“孝”的内涵 读名言,补充对“孝”的理解。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为政》)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万章上》)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 祭义》)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礼记 祭义》 译:对父母有着深深爱意的孝子,一定会有温和的态度;对父母有温和态度的人,一定会有愉悦的神情;对父母有愉悦神情的人,一定会有和顺的容色。 孝顺行为的根源在于真诚和笃信。孝顺不仅仅是表面的恭敬,而是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这种真诚的情感是孝顺行为的基石,使得即使在繁文缛节有所缺失的情况下,孝顺行为依然能够感动天地鬼神。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 活动三:传承优良家风 “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我来设计 (1)班主任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两种活动方案,请你也开动脑筋再设计两种。 方案一:寻孝亲敬老名言 方案二:讲孝亲敬老故事 方案三: 方案四: (2)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请你列举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