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对中国古代交通的特点把握不准 1.中国历代均重视漕运。秦汉漕运集中于黄河流域,由东向西运往长安;唐宋漕运以扬州为主要枢纽,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变动。这一变动源于(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经济格局的变化 D.政治中心的转移 2.元朝通过大运河将江南米粮运往都城;明太祖时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北方地区的政治局势持续动荡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运河漕运对政局稳定作用重大 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交通发展的影响 3.从1960年开始,围绕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万平方米的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面积与环境通常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一现象说明( ) A.现代交通促进城市化发展 B.东京城市的发展潜力削弱 C.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 D.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 4.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这是一条连接河南郑州市与重庆市的高速铁路。该高铁通车后,京郑渝昆高速铁路通道将实现全线贯通,并与京广、陇海、兰渝等铁路大通道联网,从而极大缩短重庆及三峡库区与西南、西北、华中、华北等地的时空距离。这表明( ) A.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B.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区域性联系日益密切 C.人们的市场和竞争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D.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易错点3 不能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 5.1902年,晚清大臣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提出“各国内港行船,均本国人办理,外人不得侵越,中国何独不然……如各国民人欲行小轮,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该公司(合股公司)归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些提议( ) A.助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确保了内河航运主权的完整 C.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的权益 D.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6.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铁路总里程仅有2.18万千米,其中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千米,民用汽车5.1万辆,航空运输航线只有12条。我国的主要运输工具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未开启交通近代化进程 B.传统交通方式已被取代 C.现代运输能力相对薄弱 D.交通工具已能自主生产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C 2.D 3.A 4.B 5.C 6.C 1.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重心基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中心在关中地区,所以漕运基本是东西方向;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宋政治中心在今河南开封一带,因此漕运方向呈东南、西北向变动,说明经济格局的变化影响了漕运方向,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方式的变革、赋税制度的变革,排除A、B两项;从秦汉到唐宋,政治中心东移,而非东南、西北向变动。 知识总结 我国封建王朝都城的变迁 秦 西汉 东汉 唐 北宋 咸阳 长安 洛阳 长安 (东都洛阳) 开封 南宋 元 明 清 临安 (今杭州) 大都 (今北京) 南京,后朱 棣迁都北京 北京 2.D 据材料可知,同样都是大运河,元朝使用,明太祖时基本不用,明成祖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都城是北京,明太祖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即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D项正确;元、明是统一王朝,北方地区的政治局势持续动荡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史实正确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元、明两朝需要漕运运输南方米粮供应都城,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运河漕运对政局稳定的作用,但材料还强调了变化,C项不能完全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易错分析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首要功能是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秦朝等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