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他不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1828~1910) 人物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传 记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是一种文学体裁。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从叙述人称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他传”是他人撰写的,如杨振宁写的《邓稼先》。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叙事为主;有一种传记,一面记叙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价,被称为“评传”。 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性传记”;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称为“文学性传记”,本文便是一篇文学性传记。 字词学习 胡髭 鬈发 滞留 长髯 黝黑 愚钝 侏儒 盎然 禁锢 锃亮 粲然 酒肆 尴尬 甲胄 轩昂 犀利 zī rán yǒu rú àng quán gù zènɡ càn sì zhì gān gà zhòu xuān xī dùn 词语解释 黑;黑暗。 停留不动。 愚笨;不伶俐。 人的外表;风度。 束缚,限制。 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锋利;锐利。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词语解释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人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无 :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5) 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默读前五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课文分析 须发特点: 面部轮廓: 面容表情: 长相平平: 浓密 平庸 阴沉 平常 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第一部分 课文分析 须 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再次突出托尔斯泰胡须浓密的特点。 课文分析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喻脸部轮廓,生动地描写出托尔斯泰脸孔的粗劣。 课文分析 面部轮廓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比喻、夸张:从局部分别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既幽默又诙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课文分析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长髯覆盖了两颊……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这几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的脸膛比作树皮,眉毛比作树根,鬈发比作泡沫,须发夸张地比作热带森林,大胡子比作“卷起的滔滔白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