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制作数据分析报告 制作数据分析报告 年级 四年级 章节 单元三 活动3 课时安排 1课时 执教教师 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信息科技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3。通过前面两个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获取、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本节课是单元知识的整合与升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探究主题进行数据处理与表达,形成分析结果。知道数据分析报告的内涵,并将分析结果转化为数据分析报告。掌握从数据到结论的完整流程,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数据表达与决策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对人口、健康等贴近生活的主题感兴趣,乐于用数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数据收集、整理,能够根据要求生成图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但对数据分析报告的结构设计、如何从图表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并形成观点表达能力较弱。课堂中需要通过范例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报告的逻辑框架,学会用数据支撑观点,提升综合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数据分析报告的基本组成,认识数据分析报告的作用和价值。2.小组分工协作,生成数据图表,提炼关键信息支撑观点并制作数据分析报告。3.认识数据对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增强数据科学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数据分析报告的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包含基本要素的简单数据分析报告。教学难点:学会恰当地运用数据和数据图表达、支撑观点。 五、教学环境(软、硬件) 教师机、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出示课题:《制作数据分析报告》出示四格漫画,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形式呈现调研结果?这份报告包含哪些部分?①班级即将举行调研成果展示交流会。②有的同学认为应首先展示调研结果和建议。③有的同学建议数据分析与解读要图文并茂。④有的同学认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也要简要说明。 1. 认真观察漫画,思考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 2. 参与小组讨论,归纳报告基本要素,如研究目的、结果、分析、建议等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调研活动分享会场景,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直观感受数据分析报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思考报告的结构组成,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体验探索 1.出示探究内容和问题探究内容:我国总人口最多的是哪个省份?湖南省的总人口数在全国排第几?昕昕和亮亮在国家数据网查询各省人口数据,通过对各省总人口数进行排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观察并思考:1.在国家数据网“分省年度数据”页面,查看最近5年各地区总人口数据。2.对2023年各地区总人口数据进行排序,核查昕昕和亮亮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2.交流、总结探究成果邀请、倾听学生进行汇报。总结探究结论,强调可以用数据分析报告呈现探究结果。 1.小组探究 阅读探究内容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进行汇报,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探究①解答:略探究②解答:2023年广东省年末常住人口为12706万人,排名第1;湖南省年末常住人口为6568万人,排名第8。昕昕和亮亮的答案正确。 通过设置具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掌握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能,熟悉国家数据网平台的使用,同时引导学生感知通过在线平台可以生成图表用于分析数据,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据分析报告的作用。 任务一、认识数据分析报告 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可视化后,可以制作数据分析报告,从而更好地展示数据分析过程和研究成果。1.认识数据分析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报告一般包括标题、作者、研究目的、数据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几个部分。数据分析报告有多种呈现方式,不管采用哪种呈现方式,都应做到用事实与数据说话,图文并茂。2.探究数据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