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474124
【核心素养】第 8 课《网络新世界》第 3 课时 网络游戏的是与非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00933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网络
,
视频
,
教案
,
教学课件
,
是与
,
戏的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围绕 “网络游戏的是与非” 展开,是第 8 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呈现了对网络游戏利与弊的不同看法,列举了其益处,如有趣、有智力挑战、增进伙伴交流等;通过一位同学沉迷网络游戏的经历,阐述了其危害,如影响学习、身心健康等;引导学生探讨避免沉迷的方法,包括自我约束和技术手段,并鼓励学生以网络游戏设计师的身份提出创意限制手段。教材旨在让学生辩证看待网络游戏,认识到其利弊,学会理性对待,避免沉迷。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网络游戏有较高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有沉迷倾向。他们能感受到网络游戏的乐趣,却对其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通过本课时学习,需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网络游戏的利弊,让他们明白偶尔玩可放松,但沉迷有害,掌握避免沉迷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认识合理对待网络游戏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支持国家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举措,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明辨是非的道德品质,在面对网络游戏诱惑时,能做出正确选择,不沉迷,不影响学习和生活,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了解国家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规定,认识到遵守这些规定是对自己负责,也是遵守法律的体现,树立法治观念。 健全人格:在辩证看待网络游戏、学会自我约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和抗诱惑能力,避免因沉迷游戏导致性格孤僻、情绪失控等,促进健全人格形成。 责任意识:认识到合理安排网络游戏时间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培养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辩证看待网络游戏。 帮助学生掌握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如限定时间、培养替代爱好等。 鼓励学生提出避免沉迷的技术手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从内心愿意主动控制上网时间。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坚持运用避免沉迷的方法,做到理性对待网络游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网络游戏益处和危害的情景图片、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视频、避免沉迷的方法介绍等。 辩论话题卡片:“网络游戏利大于弊” 和 “网络游戏弊大于利”。 创意设计表:供学生以网络游戏设计师身份设计限制沉迷的技术手段。 小奖品:奖励在辩论和创意设计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网络游戏吗?在游戏中你们获得过哪些快乐?又遇到过哪些烦恼呢?网络游戏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网络游戏的是与非。” 二、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发放 “网络游戏利大于弊” 和 “网络游戏弊大于利” 的辩论话题卡片,组织辩论。辩论结束后,总结网络游戏的益处,如锻炼智力、增进交流等,以及危害,如影响学习、损害健康等。播放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视频,加深学生对危害的认识。 学生活动:分组准备辩论材料,积极参与辩论,阐述自己对网络游戏利弊的看法。观看案例视频后,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身边因沉迷网络游戏带来不良影响的事例,进一步认识其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多角度看待网络游戏,结合案例视频,直观感受其利弊,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探讨避免沉迷的方法 教师活动:提问:“既然网络游戏有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避免沉迷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方法,如限定上网时间、培养运动、阅读等替代爱好。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法,补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新课标】5.1 老师,您好 第一课时 课件(26张PPT)+素材(2025-09-18)
【新课标】8.1 课余生活真丰富 第一课时 课件(28张PPT)+素材(2025-09-18)
【新课标】6.1 拉拉手,交朋友 第一课时 课件(24张PPT)+素材(2025-09-18)
【新课标】7.1 上课了,好好学 第一课时 课件(28张PPT)+素材(2025-09-18)
【新课标】7.2 上课了,好好学 第二课时 课件(25张PPT)+素材(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