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7552

3.《非遗文化”潮“起来》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2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非遗文化”潮“起来,教案,格式
  • cover
《非遗文化”潮“起来》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湘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怎样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强调不同时期非遗传承方式差异。引导学生用当代语言和形式诠释非遗,在保持内核基础上赋予其新活力,是对民族文化自信表达,推动非遗创新延续。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认知有限、兴趣广泛,对非遗概念陌生。需用具体案例助其理解非遗价值。他们好奇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教师可展示创新案例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如非遗体验工作坊,能加深其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对传统文化之美的感知能力,理解非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2. 能敏锐捕捉非遗文化在现代运用中的美学特点,提升对美的鉴赏水平。 艺术表现 1. 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如绘画、手工、表演等)表达对非遗的理解和感受,展现个人的艺术创造力。 2. 熟练运用所学技巧,以恰当形式将非遗元素生动表现出来。 创意实践 1. 学生能够结合现代元素,创新性地设计和制作与非遗相关的作品,实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意。 2.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化理解 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2. 清晰认识到非遗传承与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多种结合方式。 3. 掌握文创设计的基本步骤。 难点 1.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2. 使学生在创作中准确把握非遗元素的精髓并进行创新运用。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非遗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与讨论 教具准备 非遗图片视频、实物、创意制作材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引新课 课程导入 (1) 热情欢迎学生来到美术课堂,提及本单元前两节课学习了技艺列为非遗的原因以及传承非遗手工技艺的方法,引出本节课将探讨怎样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播放一段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视频,视频中可以包含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产品、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的表演等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在现代的创新魅力。 (3) 视频播放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 (4) 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更重要的是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5) 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非遗文化“潮”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标题,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视觉印象。 (7) 再次强调学习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8)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和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学习方向有初步了解。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非遗传承创新的魅力。 2. 积极分享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3. 倾听教师总结和引导,明确本节课主题。 4. 了解本节课大致内容和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感受分享: 主题理解: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创新主题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在现代社会的活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性,为本节课学习奠定情感和认知基础。 欣赏分析探新知 非遗文化的现代运用 (1)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将从非遗文化的现代运用、如何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