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2886

湘科版(2024)五下_6单元_活动3 外来物种危害评估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538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科版,2024,五下,单元,活动,外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自然生态守护者———外来物种危害评估 课例名称 自然生态守护者———外来物种危害评估 年级 五年级 章节 六单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3个课时 执教教师 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自然生态守护者》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算法应用能力的关键任务。从纵向来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统计估算方法等内容后的延伸,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算法(如递归、机器学习基础)奠定基础。从横向来看,本课与单元内"水域面积计算"、"植物自动识别"等内容形成有机联系,共同构建了"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知识体系。教材通过递推算法这个载体,巧妙地将数学建模、编程实践和生态保护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本课时的特殊价值在于:一方面通过兔子繁殖这个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算法在模拟自然现象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编程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能力。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设计,充分体现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关键期。在知识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简单数列概念,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Mind+等图形化编程工具,了解变量、循环等基本编程概念,但算法思维仍需培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有感性认识,能够理解物种繁殖等生物学概念,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递推算法的抽象性理解、编程实现时的逻辑错误调试、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等。因此,需要通过生活化案例、可视化演示和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来化解这些难点。同时,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浓厚,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较好,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优势。 三、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1.理解递推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模拟外来物种繁殖中的应用。2.感知信息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主动关注科技与环境的联系。计算思维:1.理解递推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能分析兔子繁殖模型的规律。2.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算法模型的思维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递推关系(第n项=第n-1项+第n-2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通过编程实现递推算法,验证外来物种繁殖速度,体验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2.在编程实现递推算法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设置变量、循环结构和递推公式,确保程序能够正确运行并输出准确的繁殖数量结果。信息社会责任: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性。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体会信息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递推算法的原理及其在模拟物种繁殖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理解“初始条件”与“递推关系”。 五、教学环境(软、硬件) 多媒体课件、编程工具(Mind+)、“递推算法”示范程序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导入 1.情境导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物种的数量会受到环境的制约而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有外来物种入侵,如果本地生态环境对新物种缺乏制约,生态平衡可能会被破坏,造成部分物种灭绝的严重后果。2.引导学生讨论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如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等)。3.引出课题:我们怎么才能预测外来物种的增长速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生态科学家,通过数学模型和编程模拟外来物种的繁殖速度,评估其危害。板书课题:《外来物种危害评估》 1.认真倾听教师讲述的生态环境中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境。2.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案例或想法。3.带着对如何预测外来物种增长速度的好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