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Re-Mi》教案 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粤教花城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Do-Re-Mi》是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经典歌曲,出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它旋律简单清新、节奏轻快,采用C大调、2/4拍,运用模进等手法,句幅变化灵活。歌词简洁介绍音乐基础,两段体结构特色鲜明,是音乐教学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热情高但处于变声期,对音乐感知提升,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有演唱基础,但音准、节奏把控不一。他们偏爱流行音乐,音乐理论薄弱,对复杂作品理解不足。接受能力强,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待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参与度需加强。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Do-Re-Mi》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其独特魅力。 2. 感知歌曲中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特点。 艺术表现 1. 准确、有表情地演唱《Do-Re-Mi》,把握音准和节奏。 2. 运用恰当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展现歌曲情感。 创意实践 1. 用肢体语言、乐器等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发挥创造力。 2. 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和创作。 文化理解 1. 了解《音乐之声》电影及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认识音乐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唱《Do-Re-Mi》,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理解歌曲中音符与歌词的对应关系。 3. 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有表情地演唱。 难点 1.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力度变化和休止符。 2. 流畅地演唱长音,保持音准和音色的稳定。 3. 运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生动地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电影介绍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音乐之声》吗?”引导学生积极回答。 (2) 详细介绍《音乐之声》,包括导演罗伯特·怀斯、主演朱莉·安德鲁斯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以及上映时间1965年3月2日。 (3) 讲述电影改编自玛利亚·冯·特拉普的自传体小说《特拉普家庭演唱团》,介绍故事背景是二战前的奥地利,以及主要情节。 (4) 提及电影中的经典歌曲,如《哆来咪》《雪绒花》等,引发学生兴趣。 (5) 再次强调这些歌曲的经典地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印象。 (6) 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Do-Re-Mi》,并在黑板上书写板书。 (7)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影或相关歌曲的了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参与。 1. 积极回答教师关于电影《音乐之声》的问题。 2. 认真聆听教师对电影的介绍。 3. 分享自己对电影或相关歌曲的了解。 4. 对即将学习的歌曲《Do-Re-Mi》产生期待。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性: 知识储备: 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介绍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初听歌曲 (1) 播放歌曲《Do-Re-Mi》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 (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 (3)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 (4)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节奏。 (5)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6) 讲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如C大调、2/4拍,帮助学生理解。 (7) 分析歌曲中旋律的特点,如简单清新、节奏轻快等。 (8) 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尝试找出歌曲中重复出现的旋律片段。 1. 安静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 用词语描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 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节奏。 4. 思考并回答歌曲的速度和旋律特点。 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 节奏感知: 旋律分析: 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