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圆舞曲》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第二圆舞曲》是七年级上册《缤纷舞曲》单元的欣赏内容,它选自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爵士乐组曲》。作品为再现三部曲式,旋律简约华美,节奏明快,配器丰富,在教材中能让学生感受圆舞曲魅力,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内心世界丰富,好奇心强,还保留小学的天真。他们开始注重对事物分析和主观体会,多数学习态度端正。但对圆舞曲音乐特点和作品分析方法了解不足,教学中需结合实例,激发兴趣,引导积极参与。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受《第二圆舞曲》不同部分的情绪变化,体会其刻画的意境。 2. 准确辨别乐曲中速度、节奏、旋律等要素的特点。 艺术表现 1. 能够从音乐要素方面对《第二圆舞曲》进行分析,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 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 创意实践 1. 能用肢体语言、乐器等多种形式表现《第二圆舞曲》的音乐。 2. 发挥想象力,为乐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节奏型。 文化理解 1. 通过聆听,感受异国乐曲风格,了解肖斯塔科维奇及其音乐创作特点。 2. 培养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激发音乐兴趣,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第二圆舞曲》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速度等。 2. 掌握从音乐要素方面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 3. 感受作品的情绪变化和意境,体会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 1. 运用多种形式准确表现《第二圆舞曲》的音乐。 2. 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乐曲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和创编。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 (1) 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亲切地说:“同学们,在之前的音乐课上,我们接触过一些不同类型的舞蹈音乐,那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圆舞曲吗?” (2) 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发言,对于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的眼神和微笑。 (3) 当学生回答后,认真倾听他们的答案,对于回答正确的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如“你回答得很准确,非常棒!”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的部分,耐心引导和补充。 (4) 详细解释圆舞曲的定义:“华尔兹,又称圆舞曲,它是一种自娱舞蹈形式,也是舞厅舞中最早出现且生命力很强的自娱舞形式。” (5) 进一步介绍圆舞曲的分类:“华尔兹根据速度分化为快慢两种,快华尔兹被称为维也纳华尔兹,而不冠以‘维也纳’三字的即慢华尔兹,它是由维也纳华尔兹演变而来的。” (6) 结合简单的动作示范,讲解圆舞曲的基本步法:“作为三步舞的华尔兹,其基本步法为一拍跳一步,每小节三拍跳三步,但也有一小节跳两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 (7) 展示一些圆舞曲的舞蹈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舞曲的舞蹈特点和魅力。 (8) 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美妙的圆舞曲作品,它就是《第二圆舞曲》。”同时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第二圆舞曲》。 1.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3.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和补充。 4. 观看圆舞曲舞蹈视频,感受其特点。 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性: 参与积极性: 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圆舞曲的已有认知,引发学习兴趣,为后续欣赏《第二圆舞曲》做好铺垫。同时,详细的讲解和视频展示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圆舞曲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句教唱 作品介绍与初听 (1) 教师充满热情地向学生介绍作品:“同学们,《第二圆舞曲》选自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二爵士乐组曲》,它的旋律简约而不失华美,节奏明快,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