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6700

第一单元 祖国颂歌(一) 欣赏 红旗颂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1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2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单元,祖国,颂歌,欣赏,红旗
  • cover
《红旗颂》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红旗颂》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第4课的欣赏曲目。它由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交响乐。作品融入《东方红》《国际歌》《国歌》旋律,描绘新中国成立时红旗升起情景,展现中国人民的革命气概与祖国繁荣景象,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音乐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内心世界丰富,好奇心强,保留着小学的天真。他们不仅关注事物外表,还注重分析和主观体会。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对交响乐这类艺术形式接触较少。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内涵,突破理解交响乐的难点,培养音乐素养。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红旗颂》激昂、磅礴的情绪,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2. 能分辨作品中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如引子的庄严、第一部分的复杂、第二部分的哀怨等。 艺术表现 1. 能够准确鉴赏《红旗颂》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2. 熟练哼唱作品的主题音乐,把握其旋律特点。 创意实践 1. 运用肢体语言,如手势、动作等表现《红旗颂》的音乐节奏和情感。 2. 尝试用简单乐器,如三角铁、沙锤等为作品伴奏。 文化理解 1. 通过聆听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2.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深入理解《红旗颂》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2. 精准哼唱作品的主题音乐,掌握其旋律特征。 3. 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情怀。 难点 1. 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和乐器准确表现作品的节奏和情感。 2. 理解作品中融入的《东方红》《国际歌》《国歌》旋律的作用和意义。 3.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三角铁、沙锤等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导入 问题引导 (1) 教师微笑着面向学生,亲切地问道:“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那你们知道中国是哪一年建国的吗?”用温和的语气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大家积极举手回答。 (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接着追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建国,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什么呢?大家可以结合历史知识想一想。”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的历史。 (3) 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继续提问:“中国经历了被侵略,被分裂又进行了内战然后最后统一建国,道路十分坎坷,崎岖不平,所以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呢?”让学生思考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之后又问:“对于付出生命换来和平的英雄我们应该报以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正确的观点给予赞扬,然后说:“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作品名字叫作《红旗颂》。”同时在黑板上工整地板书《红旗颂》。 (6) 向学生简单介绍《红旗颂》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交响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7) 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红旗颂》,去感受它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8) 再次强调欣赏音乐时要用心去感受,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建国时间的问题。 2. 回顾历史知识,回答中国建国前的经历。 3. 思考幸福生活的来源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4. 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心情。 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 思考深入: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通过一系列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地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