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0891

5、孔乙己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3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孔乙己,教学设计
  • cover
5、孔 乙 已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鲁迅的哪些小说? 二、走近作者 三、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18年冬。作者选取了社会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份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是一篇反封建主义的作品。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四、文体知识回顾 1、什么叫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3、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五、初读感知 1、注音、释词 2、阅读全文,完成下列任务: ①勾画出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 ②迅速抓取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标注出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可以速读,也可以跳读。完成以下的任务; 1)小说主人公的姓名;2)故事发生的年代;3)故事发生的环境。 4)本文关注的是哪一类人物的命运? 3、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六、品味关键句 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七、布置作业 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研读理解 1、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2、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 3、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4、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5、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三、人物分析 探究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本课学习重点是分析主人公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及刻画人物的手段。 人物形象刻画手段: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 2、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3、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3)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