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49899

华东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诸子百家 (学案附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21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华东,文化,答案,学案,诸子百家,21课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姓名 : 班级: 第21课 诸子百家主备: 审阅: 时间: 教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 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自由的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在我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课堂流程:第一课时(预习+展示)导入(1分钟)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列国并立、大国兼并,制度改变。导出文化特征:百家争鸣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课文,勾画重点。(10分钟)个人完成自主探究,老师巡视。(10分钟)小组合作交流,把疑难点写在报道站里。老师巡、看、查、问、点。(8分钟)大展示(7分钟)预见性问题及措施:1、学生对于诸子的名言理解上可能有偏差,需要老 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重点)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自主探究:1、我的教材我理解“诸子百家”是对 春秋战国 时期各种学术 派别的总称,“百家”中的主要流派有 儒家 、 道家 、 法家 、 墨家和兵家等,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 “ 百家争鸣” 的局面。注意:“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百”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2、我的教材我整理把有关诸子的名言警句整理在下边,并试着理解其大意。(要求合理安排、字迹工整) P103《论语》含 义:自己不想干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为国家要无怨无悔,为家庭要任劳任怨。自己明白的事,也让别人明白是,自己能做的事,也要帮助别人做到。体现了孔子仁爱的博大胸怀。P104“孟子语”:我很注意修身养性,培养正义之气。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家庭成员的修养。P107“韩非语”: 惩罚罪过不避让大 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地位高低之分。P107“孙武语”: 用兵的方法不可长时间只用一种, 好似水一样 没有任何形态。孙子想表达的思想为用兵长胜之道在于多变 让敌人琢磨不透 3、我的教材我归纳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地位儒家孔子思想核心:仁、礼;教育思想:首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等儒家创始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后世尊为“至圣”。孟子思想核心:仁政、民贵君轻。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提倡做人要有骨气。把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后世尊为“亚圣”道家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道家学说的创始人。道教尊其为“道家始祖”法家韩非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于前世;强调“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墨家墨子非攻、兼爱、举贤、节俭墨家学派创始人兵家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家始祖 师点拨。2、学生对于诸子的主要思想可能归纳不全或难于理解,可在小展示和大展示期间予以点拨。巩固记忆(8分钟) 第二课时(展示+反馈)一、反馈:每组单号同学反馈孔子、孟子的相关内容,双号同学反馈老子、韩非子的有关内容。反馈完后组内互查(8分钟)二、合作探究。(15分钟)任务分配:1、2组一题,3、4组二题,5、6组三题预见性问题及措施:第2题和第3题稍有难度,可指导每组的1、2号同学,再进行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