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0175

第8课 竹节人同步练习B卷 (含答案)2024 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64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
  • cover
第8课 竹节人同步练习B卷 2024 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竹节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课文主要讲述了竹节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B. “偃月刀”“蛇矛”等武器是用铅皮和铁丝制作的。 C. 老师没收竹节人后,将其丢弃,表现出对游戏的反对。 D. 竹节人的“搏斗”动作完全由扯线人操控。 2. 下列句子中,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B. 我和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 C. 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 D. 竹节人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地站在课桌上。 3. 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孩子们因玩竹节人而忘记时间,体现了游戏的吸引力。 B. 老师经常迟到,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C. 孩子们故意拖延时间,不想上课。 D. 竹节人游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4. 下列词语中,与“技高一筹”意思相反的是 ( ) A. 弄巧成拙 B. 一筹莫展 C. 不相上下 D. 鹤立鸡群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 ②给竹节人粘上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舞动起来。 ④把竹节人放在有裂缝的课桌上,嵌入鞋线。 A. ④③①②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④①②③ 6. 对课文中“我们”偷偷溜到办公室窗外的行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的不舍和好奇。 B. 体现了孩子们的调皮和天真。 C. 说明老师的行为让孩子们感到失望。 D. 为后文发现老师玩竹节人做铺垫。 二、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dāi tóu dāi nǎo ( )的样子 jì gāo yī chóu ( )的设计 hè hè wěi jì ( )的战绩 wàng hū suǒ yǐ ( )地欢呼 2. 选词填空 叱咤风云 津津有味 心满意足 别出心裁 他_____地给大家讲竹节人的故事,连细节都不放过。 这个竹节人的造型_____,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虽然比赛输了,但我们_____地完成了制作过程。 3. 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 ) 形容迟钝、不灵活的样子。 ( )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缩句:我们在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紧张地转悠。 _____ (2)修改病句: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传统玩具。 _____ (3)仿写句子:那竹节人,忽而前冲,忽而后退,像一位灵活的舞者。 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选段一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 选段二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1. 选段一中,“弄巧成拙”指的是_____。 2. 选段二中,“眼巴巴”一词表现了孩子们_____的心情。 3. 从这两个选段中,你感受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变化?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一:《弹珠里的夏天》 那年夏天总像泡在蜜里———蝉鸣扯得老长,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软,而我所有的快乐,都装在裤兜里那个铁皮饼干盒里。盒子里是几十颗弹珠:有的像裹了碎金,在光下能看出星星点点的闪;有的是半透明的蓝,里面像盛着一小块天空;最宝贝的是颗“猫眼”,黑珠子中间嵌着一道银线,转一下,那银线就像活了似的动。 弹珠是那时候孩子的“硬通货”。下课铃一响,操场边的梧桐树下就围满了人。画个圈,把弹珠摆成小丘,谁能用自己的弹珠把别人的撞出圈,就算赢。我总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