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第3课 保障信息安全 (甘少版)四年级 上 1 核心素养目标 3 新知讲解 5 拓展延伸 7 板书设计 2 新知导入 4 课堂练习 6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8 01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在信息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信息安全和隐私、不参与网络犯罪等,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 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安全知识,探索新的安全技术和方法,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来求解问题的能力,如在信息安全领域分析安全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评估安全风险。 能够认识到信息的价值,主动获取、筛选、评估和利用信息,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02 新知导入 02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信息应用过程中的风险 树立信息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02 新知导入 经常看到媒体上报道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和网络攻击的新闻,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些风险 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信息,如果对于信息安全掉以轻心,就会带来风险和损失。 03 新知讲解 一、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完全融合在一起。没有信息我们无法对事物进行判断,也无法对行动做出决定。信息时代,信息处理和传递越来越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线购物、在线聊天、在线学习网上办公和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下面我们来认识几种信息安全风险。 03 新知讲解 1、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汇款、转账等犯罪行为。 03 新知讲解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包括冒充政府部门进行诈骗,谎称中奖进行诈骗,用虚假广告信息进行诈骗,利用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虚构绑架、车祸信息进行诈骗等。 03 新知讲解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如果被骗后应该怎么处理 管理账户安全:为银行卡、网上银行等设置复杂密码,不在其他网站设置相同用户名和密码,不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动态密码。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研读电信运营商和公安机关发布的安全提示信息。 小知识 03 新知讲解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如果被骗后应该怎么处理 被骗后的处理方法: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骗子的账号、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同时联系银行或支付机构,尝试冻结或止付相关账户,减少损失。 小知识 03 新知讲解 2、个人信息泄露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外地旅行,回来后包里有一叠火车票,没什么用,我想扔掉,行吗 不可以,火车票上有个人姓名和身份证信息,不能随便丢弃。 03 新知讲解 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继而实施欺诈。 03 新知讲解 我们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 账户信息 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社交账号、邮箱账号等 隐私信息 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03 新知讲解 我们在使用社交工具和网购平台时,在填写各种表格时,在丢弃快递包装时,都有可能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03 新知讲解 3、网络安全风险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无线网络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但是无线网络存在安全隐患,免费的无线网络也许就存在陷阱,家里的路由器也有可能被攻击,在悄无声息中个人信息可能被盗取,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 03 新知讲解 现在很多场合都有无线网络信号当我们发现这些免费的无线网络时,可以随意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