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雨沙沙》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春天》第2课的内容,是一首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运用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配合有规律的节奏,生动描绘小雨声音。拟人化歌词充满童趣,既介绍种子生长与雨露的科学道理,又启迪孩子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及时管控、耐心引导。教学应多采用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学唱《小雨沙沙》,体验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 2. 感受春天景物的美好,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1. 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小雨沙沙》。 2. 能用多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如用三角铁和沙槌伴奏、加入人声伴奏等。 创意实践 1. 通过分组合作表现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 文化理解 1. 明白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学生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教导。 2. 学会细心观察事物,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唱歌曲《小雨沙沙》,体验其天真欢快的情绪。 2. 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 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难点 1. 把握歌曲中节奏型“XX”和“XX X”。 2. 用科尔文手势准确演唱乐谱。 3. 分组合作表现歌曲,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铁、沙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律动导入 引导语 (1) 教师热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在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布谷鸟的活泼俏丽,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踏上寻春之路,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2) 打开课件,播放《上春山》律动视频,教师随着音乐开始做律动动作,展示出欢快的神情和富有活力的姿态,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音乐氛围。 (3) 观察学生的反应,鼓励那些比较害羞或者不太主动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律动中来,用眼神和微笑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4) 在律动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动作上的提示,比如调整步伐的节奏、手臂摆动的幅度等,让学生更好地跟上音乐的节奏。 (5) 当音乐结束后,教师停下动作,用欢快的语气对学生说:“大家都跳得太棒了,感觉我们已经走进了美丽的春天里!” (6)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律动中的感受,询问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 (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积极的回应和评价,肯定他们的感受和表达,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春天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 (8) 总结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小雨沙沙》,说:“春天里还有一种美妙的声音,那就是小雨沙沙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 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音乐课堂。 2. 观看《上春山》律动视频,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律动。 3. 积极参与律动,感受春天的氛围。 4. 分享自己在律动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 参与度: 动作协调性: 感受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律动导入,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春天的情境,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分享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节奏练习 引导听辨 (1) 教师播放布谷鸟叫和雨声的声音片段,然后问学生:“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声音。 (2) 当学生模仿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纠正,比如如果学生模仿的布谷鸟叫声不够准确,教师可以再次播放声音,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再次模仿。 (3) 把学生模仿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