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子拌嘴》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鸭子拌嘴》是作曲家安志顺改编的民族打击乐曲,取材于民间同名乐曲及西安鼓乐开场锣鼓。它运用多种敲击手法,通过音色、音量变化和节奏模拟,描绘鸭子嬉戏拌嘴情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在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善于模仿,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应采用游戏等多样方式,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及时管控纪律,耐心引导,培养兴趣,帮助理解抽象音乐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欣赏打击乐曲《鸭子拌嘴》,体验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 2. 感受音乐所塑造的栩栩如生的鸭子拌嘴的情景。 艺术表现 1. 能用动作和打击乐器表现鸭子走路和拌嘴的情景。 2. 提升对音乐节奏和韵律的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通过情境表演“大鸭和小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 文化理解 1. 通过聆听、模仿、体验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感受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欣赏《鸭子拌嘴》,体验传统民族音乐魅力。 2. 用动作和打击乐器表现鸭子走路和拌嘴情景。 3. 感受音乐所塑造的鸭子形象和情景。 难点 1. 理解打击乐器不同敲击方法表现的音乐形象。 2. 在情境表演中展现鸭子的神态和动作。 3. 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鼓、镲、木鱼、云锣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提问引导 (1) 以亲切的语气开场:“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堂上来了几位神秘嘉宾,大家猜猜它们是谁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猜测欲望。 (2) 当学生猜出是小鸭子后,进一步提问:“那大家想想这群鸭子它们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3) 自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有趣的民族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 (4) 介绍乐曲作者:“这首乐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改编而成的。”让学生认识作品的创作者。 (5) 讲解乐曲创作背景:“在陕西民间‘打瓜社’演奏的曲目中就有《鸭子拌嘴》这首同名乐曲,但原曲结构短小,没有情节性构思。安志顺先生在编写这首乐曲时,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拌嘴》,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进行创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6) 说明乐曲特点:“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打击乐器滑击、扣击、点击、刮击等手法,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独特性能,通过音色、音量的对比变化以及自然节奏的模拟,敲出情节,打出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鸭子嬉戏拌嘴时候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勾画了鸭子的性格和神态。”让学生对乐曲的表现手法有初步认识。 (7) 提出聆听要求:“现在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乐曲,边听边感受,等会儿告诉老师你听完这首乐曲的感受。”让学生带着任务聆听音乐。 (8) 播放乐曲音频,营造安静的聆听环境,让学生专注于音乐。 1. 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猜测神秘嘉宾和鸭子的活动。 2. 认真聆听老师对乐曲的介绍,了解乐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和特点。 3. 安静地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整体氛围。 4. 准备表达自己听完乐曲的感受。 评价任务 参与猜测: 聆听专注: 表达意愿: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神秘嘉宾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介绍乐曲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对乐曲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提出聆听要求,培养学生的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