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11361

主题一 垃圾桶分布及优化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日期:2025-09-2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14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主题,期中,下学,地理,七年级,学年
  • cover
中图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一 垃圾桶分布及优化建议-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课标 要求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实践应用。在 “垃圾桶分布及优化建议” 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学科的空间分析、区域认知等方法,探究垃圾桶在不同区域(如学校、社区、公园等)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区域功能、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地理因素的关系。同时,融合数学学科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对垃圾桶的数量、间距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调查结果,从而发现垃圾桶分布存在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主题是中图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垃圾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作为垃圾收集、分类、转运的起点,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意义重大。接着,从不同区域垃圾桶的分布现状入手,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了解垃圾桶的数量、类型、间距等信息。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垃圾桶分布不合理的原因以及优化建议,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素养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深入分析垃圾桶分布不合理的原因,包括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能够提出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垃圾桶分布优化建议,并制定初步的实施方案。 熟练掌握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运用图表准确展示调查结果,提升数据处理与信息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深入分析垃圾桶分布不合理的原因,涵盖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提出切实可行的垃圾桶分布优化建议,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学生实地调查的过程和初步得到的数据结果,展示一些其他地区因垃圾桶分布合理而环境整洁以及因垃圾桶分布不合理导致环境脏乱差的对比图片,提问学生:“对比这些图片,结合我们自己的调查,大家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垃圾桶分布对环境的影响,那你们思考过造成我们调查区域垃圾桶分布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吗?”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关于垃圾桶分布问题深入分析的主题。 学生活动:回忆上节课内容,观看图片,结合自己的调查经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脑海中初步梳理对垃圾桶分布不合理原因的一些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对比图片,强化学生对垃圾桶分布问题的关注度,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自然地导入本节课重点内容 。 新 课 讲 解 知识回顾与问题引入 教师活动:请各小组简单汇报上节课实地调查的区域、方法以及主要数据结果,如不同区域垃圾桶的数量、类型、间距等。之后,展示一些在数据整理与分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图表模板,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并提问学生:“我们已经收集到了这些数据,那么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更直观地看出垃圾桶分布存在的问题呢?比如怎样通过图表展示不同区域垃圾桶数量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挖掘问题。 学生活动:各小组代表汇报调查情况,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内容。观察教师展示的图表模板,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图表对自己小组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可以用柱状图对比不同区域垃圾桶数量。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实地调查的成果,让学生明确数据整理与分析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发现垃圾桶分布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 数据整理与分析指导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如何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例如计算各项问题的选择比例。以 “居民对垃圾桶分布满意度” 的调查问题为例,展示如何统计选择 “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的人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